朱砂 來源
藥材基源:為天然的辰砂礦石。朱砂 產(chǎn)地分布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常呈礦脈產(chǎn)于石灰?guī)r、板巖、砂巖中。
資源分布:產(chǎn)于湖北、湖南、廣西貴州、四川、云南等省區(qū)。
朱砂 功效與作用
鎮(zhèn)心安神;清熱解毒;明目。主癲狂;驚悸;心煩;失眠癥;眩暈;目昏;腫毒;瘡瘍
朱砂 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研末,1-3分;入丸、散或伴染他藥同煎。并作丸藥之掛衣。外用:合他藥研末干撒。
朱砂 性味
甘、涼、有毒朱砂 歸經(jīng)
心;脾;肺;腎經(jīng)朱砂 藥物形態(tài)
三方晶系。晶體成厚板狀或菱面體,在自然界中單體少見,多呈粒狀、致密狀塊體出現(xiàn),也有呈粉末狀被膜者。顏色為朱紅色至黑紅色,有時帶鉛灰色。條痕為紅色。金剛光澤,半透明。有平行的完全解理。斷口呈半貝殼狀或參差狀。硬度2-2.5。比重8.09-8.2。性脆。
朱砂 化學(xué)成分
朱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(Mercuric sulfide HgS),含汞量85.41%,但常混有雄黃、磷灰石、瀝青等雜質(zhì)。
朱砂 性狀鑒別
本品為粒狀或塊狀集合體,呈顆粒狀或塊片狀。鮮紅色或暗紅色,條痕紅色至褐紅色,具光澤。體重,質(zhì)脆,片狀者易破碎,粉末狀者有閃爍的光澤。無臭,無味。
朱砂 鑒別方法
(1)取本品粉末,用鹽酸濕潤后,在光潔的銅片上磨擦,銅片表面顯銀白色光澤,加熱烘烤,銀白色消失。(檢查汞鹽)(2)取本品粉末2g,加鹽酸-硝酸(3:1)的混合液2ml,使溶解,蒸干,加水2ml使溶解,濾過,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:①取濾液,加氫氧化鈉試液,即生成黃色沉淀。(檢查汞鹽)②取濾液調(diào)至中性,加碘化鉀試液,即生成猩紅色沉淀,能在過量的碘化鉀試液中溶解;再以氫氧化鈉試液堿化,加銨鹽即生成紅棕色的沉淀。(檢查汞鹽)③取濾液,加氯化鋇試液,即生成折色沉淀;分離,沉淀在鹽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。(檢查硫酸鹽)④取濾液,加醋酸鉛試液,即生成白色沉淀;分離,沉淀在醋酸銨試液或氫氧化鈉試液中溶解。(檢查硫酸鹽)
朱砂 炮制方法
1.用吸鐵石吸凈鐵屑,研成細粉,或用水飛法制成極細的粉末。朱砂 貯藏方法
置干燥處。朱砂 相關(guān)論述
1.《本經(jīng)》:養(yǎng)精神,安魂魄,益氣,明目。
2.《別錄》:通血脈,止煩滿、消渴,益精神,悅澤人面,除中惡腹痛,毒氣疥痿諸瘡。
3.《藥性論》:鎮(zhèn)心,主抽風(fēng)。
4.《日華子本草》:潤心肺,治瘡疥癡息肉,服并涂用。
5.《珍珠囊》:心熱非此不能除。
6.李杲:納浮溜之火而安神明。
7.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:痘瘡將出,服之解毒,令出少。治心熱煩躁。潤肺止渴,清肝明目,兼辟邪惡瘟疫,破癥瘕,下死胎。
8.《綱目》:治驚癎,解胎毒、痘毒,驅(qū)邪瘧,能發(fā)汗。
朱砂 藥理作用
1.本品有鎮(zhèn)靜、催眠作用。
2.外用能扼殺皮膚細菌及寄生蟲。
3.對消化系的作用:人工朱砂給家兔灌胃0.1-0.2g/kg,能使尿排出的總氮量增加,體重亦有增加。
朱砂 注意事項
1.不宜久服、多服。
2.惡磁石,畏鹽水,忌用火煅。
3.《吳普本草》:畏磁石。惡咸水。
4.《藥對》:忌一切血。
5.《本草從新》:獨用多用,令人呆悶。
朱砂 出處
出自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1.《吳普本草》:丹砂,生武陵。采無時。能化朱成水銀。朱砂 藥方
1.主治心火偏亢,陰血不足所致心煩神亂,失眠,多夢,怔忡,驚悸,甚則欲吐不吐,胸中懊惱。
2.磁朱丸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),重鎮(zhèn)安神,潛陽明目,主治水火不濟之心悸失眠,耳鳴耳聾,視物昏花。
3.安宮牛黃丸(《溫病條辨》),主治邪入心包,舌蹇肢厥,或溫毒神昏譫語者。
朱砂 治療疾病
安神 癲狂 癲癇 癲癇發(fā)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