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能作用
補腎滋陰,順氣散結,利水通淋。
定位
位于手掌背面,第4、5掌骨小頭后陷中。
詳細主治
小便短赤、體虛發熱、淋癥、脫肛、遺尿、消化不良、牙痛、咬牙、神昏、腹痛、腰痛、耳鳴、足軟、頸腫咽痛等。
詳細操作
一般用掐二人上馬、揉上馬等手法。醫者以左手握住患兒之左手,使手心向下,再以右手拇指甲掐之,稱掐二人上馬;以拇指端揉之,稱揉上馬。掐3-5下,揉100-500次。或點刺微出血。艾炷灸5-7壯。
配伍
1、配掐揉小天心、總筋治陰虛火旺。
2、配掐揉小橫紋、揉掌小橫紋治肺部干、濕性啰音。
附注
一說一手有二穴:位于手掌面第5掌指關節處橫紋和第5掌骨底處。與經穴關系:位于后溪穴(屬小腸經,位于手尺側緣,第五掌骨小頭后下方,握拳時遠側掌橫紋頭上方的凹陷處)的背側。
相關論述
1、《小兒推拿廣意》:“二人上馬,掐之蘇胃氣,起沉疴,左揉生涼、右揉生熱。”
2、《推拿仙術》:“揉掐二人上馬,清補腎水用之,并治眼吊。”“二人上馬用大指鉆掐無名小指界空處。”
3、《小兒推拿學概要》:“本穴治小便閉塞,療效明顯,對肺部有干性羅音久不消失者,用之最效。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