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詞釋義
穴居陰廉外旁。當沖門之下、髀關之內,所以又名下沖門、內髀關。
功能作用
通經止痛。
定位
仰臥,在腹股溝韌帶下一橫指許,股動脈搏動處外側,當陰廉穴外上方。
解剖
在腹股溝韌帶下縫匠肌起點的上端內側,其下有大隱靜脈的屬支,其內側為股動脈,布有股前皮神經分支,當股神經行走處。
詳細主治
下肢癱瘓、腰腿痛、股神經痛等。
詳細操作
直刺,略向外側刺入,深1-1.5寸,局部酸脹,或有麻電感向膝部放散。艾炷灸1-3壯,或溫灸-10分鐘。
配伍
配邁步穴、新伏兔穴、健膝穴、足三里穴治下肢癱瘓。
附注
注意勿向內側深刺,免傷股動脈。
相關論述
據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衛生隊陸長山同志“神經強刺激療法治療小兒麻痹后遺癥”經驗:“外陰廉穴,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下緣,股動脈外開2厘米處。切開鈍性分離淺筋膜和深筋膜,在切口內上方可找到股神經,進行強刺激治療。作用:抬大腿和踢小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