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詞釋義
穴在鳩尾上方,似龍之頷,故名
功能作用
溫中散寒,和胃降逆。
定位
位于胸部,胸骨中線,當胸骨劍突直上1.5寸處,計1穴。
解剖
在胸部深筋膜上,有胸廓內動脈的穿支和肋間動脈的分支;由第5、6、7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布。
詳細主治
胃脘寒痛、噎膈、嘔吐、喘息、胸痛等。
詳細操作
沿皮向上脘方向平刺0.3-0.5寸,針感為局部酸脹,留針20分鐘;灸3-5壯,或溫灸5-10分鐘。
臨床運用
現代常用于治療胃痙攣、心絞痛、咳嗽、喘息、胸痛、肺炎、胃炎、胃酸過多、淺表性胃炎、呃逆、尾寒股痛等。
配伍
配崇骨、腋下、中魁、八曜、胸堂治食道狹窄。
附注
本穴在任脈中庭穴直上0.5寸,鳩尾穴上1.5寸,另說在鳩尾穴上2.5寸。經穴別名,一指肺經中府穴,二指任脈中庭穴。
相關論述
1、《備急千金要方》:“心痛冷氣上,灸龍頷百壯。在鳩尾頭上行一寸半。不可刺。”
2、《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》:“龍頷,奇穴。鳩尾穴上一寸五分。針二分。灸三至七壯。主治胃寒、胃痛;亦治肺充血、食道狹窄、喘息、心窩痛。”
3、《中國針灸學》:“在鳩尾穴上一寸半。灸十五壯。主治胃痛、胃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