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詞釋義
竅,指五官七竅。穴在耳竅之后陰側面,又主治頭竅疾患,故而得名。
功能作用
清泄膽熱,疏風清熱。
定位
位于頭部,耳后乳突的后上方,從天沖至完骨的弧形連線(其弧度與耳郭弧度相應)的上2/3與下1/3交點處。
解剖
有耳后動、靜脈。布有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會合支。
詳細主治
1、頭痛、眩暈。
2、耳鳴、耳聾。
詳細操作
正坐或側伏,先取天沖、完骨,于兩穴間與耳廓平行之弧形連線的下中1/3折點處取穴。平刺0.5-0.8寸。艾炷灸3-5壯,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臨床運用
現代常用于治療頭痛、神經性耳鳴、耳聾、支氣管炎、喉炎、胸痛、甲狀腺腫、腦膜炎、腦溢血、三叉神經痛、四肢痙攣等。
配伍
1、配腎俞穴、上星穴、翳風穴、聽宮穴、外關穴等治耳聾。
2、配翳風穴、聽宮穴、聽會穴治耳鳴穴、耳聾。
3、配強間穴治頭痛如錐刺穴、不可以動。
4、配膈俞穴、中膂俞穴、陽谷穴、顱囟穴治脅痛。
5、配魚際穴、膽俞穴、商陽穴、上星穴等治咳嗽汗不出。
6、配強間穴治頭痛。
相關論述
1、《采艾編》:“頭竅陰,枕骨下搖動有空,足太陽、少陽之會,言當頭之陰而有竅也?!?/p>
2、《針灸甲乙經》 :“在完骨上,枕骨下,搖動應手?!?/p>
3、《醫宗金鑒》:“從浮白下行耳后,高上枕骨下?!?/p>
4、《新針灸學》:“完骨穴之上,浮白穴之下?!?/p>
5、《中國針灸學》:“在乳突根之后緣,當耳后肌部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