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詞釋義
穴在胃俞兩旁,應胃,因胃為倉廩之官,又主治胃疾,故名胃倉。
功能作用
健脾化濕,理氣和中。
定位
位于脊柱區,第12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線旁開3寸。
解剖
有背闊肌、髂肋肌,有肋下動、靜脈背側支。布有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后支。
詳細主治
1、胃脘痛、腹脹、小兒食積等脾胃病癥。
2、水腫。
3、背脊痛。
詳細操作
俯伏或伏臥,于第十二胸椎突下間旁開后正中線3寸處取穴。斜刺0.5-0.8寸。艾炷灸5-10壯,或艾條灸10-20分鐘。
臨床運用
現代常用于治療胃痛、胃炎、嘔吐、腹脹、腸鳴、水腫、腰背痛等。
配伍
1、配天宗穴主治乳癰。
2、配意舍穴、膈關穴治食飲不下。
3、配天突穴、石門穴、三里穴等治噎膈。
4、配合谷穴、石門穴、水溝穴、三里穴等治皮水、正水、石水、風水,因氣濕食。
相關論述
《針灸甲乙經》:“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三寸半陷者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