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清熱,化痰。
主治感冒發熱,肺熱咳嗽,咽喉痛。
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5-10g。
注意事項尚不明確。
相關論述《廣西本草選編》:“清熱化痰。”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夏、秋季采收,曬干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本品容易散碎,完整的頭狀花序呈半球形,直徑0.8-1.5厘米。總苞片由2-3列條狀披針形的苞片組成,苞片外面密被茸毛。舌狀花一列,黃色,長矩圓形,先端3-4齒裂,其管狀花密集在凸起的花托上,長約4毫米,冠毛4-6枚,芒刺狀,每一管狀花基部伴生一草質托片,約與管狀花等長,宿存。氣微香,味微苦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菊科山黃菊屬植物山黃菊。
形態特征山黃菊,別名萄澗菊《中國植物科屬檢索表》,旱山菊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一年生草本,高40-100厘米。根粗壯,徑5-12毫米。莖直立,單生,稀簇生,有細條紋,密被銹色柔毛。中部莖葉卵狀披針形或狹長圓形,長3-6厘米,寬1-2厘米,兩面被柔毛,沿脈毛較密,基部截形或寬楔形,邊緣有鈍鋸齒,三出脈或離基三出脈,向上葉漸小。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排列成頂生傘房狀;總花梗被銹色密柔毛;總苞半球形;總苞片3層,披針形或寬條形,外面密被伏柔毛;托片龍骨狀,膜質,長5毫米;雌花舌狀,黃色,舌片倒長三角形,先端3齒裂;兩性花筒狀,先端5齒裂。瘦果圓柱形,疏被柔毛,雌花瘦果長2毫米,兩性花瘦果稍壓扁,有4縱肋;冠毛污白色,膜片狀,4-5個,先端有伸長1毫米的細芒。花、果期8-11月。
分布區域分布于我國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道地產區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生長環境生于海拔840-2100米的干燥山坡、沙地、荒地、草地及林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