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
清肺止咳,解毒消腫。
主治
肺熱咳喘,百日咳,口舌生瘡,痢疾,淋證,瘡瘍腫痛,燙傷,毒蛇咬傷,骨折損傷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搗敷。
相關論述
1、《西藏常用中草藥)》:“祛風止咳,清熱解毒。治風熱咳嗽,百日咳,疔瘡,蛇咬傷,燙火傷。”
2、《云南中草藥》:“續筋接骨。主治口腔潰瘍,血尿,尿路感染,腰椎結核,骨折。”
3、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“治發燒氣喘,胸骨疼,小兒口腔炎。”
臨床應用
相關配伍
1、治腰椎結核,骨折:(白草莓)15-30g,煎服。并用鮮品適量,搗爛外敷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2、治毒蛇咬傷,瘡癤:(白草莓)鮮品適量,搗爛加紅糖外敷。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4-8月采收,切段,陰干或鮮用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
本品全株被柔毛。根長圓錐形,被鱗片,具多數須根。莖具黃棕色柔毛。基生葉有長柄,披散狀;三出復葉,小葉片卵圓形,先端鈍圓,基部寬楔形,邊緣有粗鋸齒。有的可見淡黃色皺縮的小花,球形聚合果黃白色或紅色,小瘦果卵圓形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
薔薇科草莓屬植物黃毛草莓。
形態特征
多年生草本,粗壯,密集成叢,高5-25cm。莖密被黃棕色柔毛。三出復葉;葉柄長4-18cm,密被黃棕色絹狀柔毛;小葉具短柄;小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,長1-45cm,寬0.8-3cm。聚傘花序1-6朵;花序下部具一或三出有柄的小葉;花梗被開展的黃色絹狀柔毛;花兩性,直徑1-2cm;萼片卵狀披針形,副萼片披針形;花瓣5,圓形,基部有短爪,白色;雄蕊20枚,不等長。聚合果圓形,白色、淡白黃色或紅色,宿存萼片直立,緊貼果實;瘦果卵形、光滑。花期4-7月,果期6-8月。
分布區域
分布于西南及湖北、湖南、西藏、陜西、臺灣等地。
生長環境
生于海拔700-3000m的山坡草地或溝邊林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