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fieldset id="wkqyk"><menu id="wkqyk"></menu></fieldset>
  • <ul id="wkqyk"></ul>
  • <ul id="wkqyk"></ul>

    微信公眾號

    互助圈

    發信息

    • 發布
    • 管理

    炙甘草

    作者:zykzrys發布日期:2024-05-09 語言朗誦 評論
    導讀

    炙甘草,中藥名。為甘草的炮制品。具有益氣補中,潤肺止咳,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,調和藥性的功效。主治脾虛倦怠,心虛悸動,咳嗽氣喘,癰疽喉痹,藥食中毒,脘腹、四肢攣急疼痛等。

    本文導航:
    • (1) 炙甘草的主治功能,炙甘草的功效作用,炙甘草的制作方法

    功效作用

    功能

    益氣補中,潤肺止咳,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,調和藥性。

    主治

    主要用于脾虛倦怠,心虛悸動,咳嗽氣喘,癰疽喉痹,藥食中毒,脘腹、四肢攣急疼痛等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2-6g,調和諸藥用量宜小,作為主藥用量宜稍大,可用10g左右。

    不良反應

    1、甘草大量服用或小量長期給予中毒時出現水鈉潴留、浮腫、高血壓、四肢無力、痙攣性麻木及低血鉀癥等癥狀。

    2、預防的主要措施為應避免大量服用或長期用藥,若必須大量久服時,為預防或減輕滯鈉排鉀及浮腫等副反應,可配適量的澤瀉、茯苓等利水滲濕藥,并低鹽飲食。若在服用期間出現浮腫、高血壓等不良反應,應立即減少用量或遞減停用。若中毒時,一般不需治療,停藥后可自行恢復,或采取低糖、低鹽、髙蛋白飲食及加服氯化鉀等措施,其他可對癥治療。

    禁忌

    1、中藥配伍禁忌:

    (1)甘草反海藻、大戟、甘遂、芫花。

    (2)惡遠志;不宜與鹿茸同用。

    2、中西藥配伍禁忌:

    (1)不宜與奎寧、阿托品、鹽酸麻黃堿等生物堿合用,可產生沉淀,減少藥物的吸收。

    (2)不宜與強心苷合用,可產生強心苷中毒。

    (3)不宜與排鉀利尿藥,可導致低鉀血癥。

    (4)甘草的皮質激素樣作用可以拮抗降糖藥物的效應,不宜同用。

    (5)不宜與阿司匹林、水楊酸鈉等同用能誘發或加重消化道潰瘍。

    (6)不宜與腎上腺皮質激素藥合用,會加重激素的副作用。

    (7)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,易與降壓藥利血平發生反應,而降低藥效。

    (8)甘草對水合氯醛、毒扁豆堿有對抗作用,不宜同用;甘草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能引起血鉀降低,與噻嗪類利尿藥并用會加重引起低血鉀和癱瘓的危險。

    (9)可以抑制胰酶的活性使胰酶對蛋白質的消化作用降低,因此不宜合用。

    3、飲食禁忌:忌豬肉、菘菜、海菜;反河豚。

    注意事項

    1、甘草味甘,能助濕壅氣、令人中滿,故濕盛而胸腹脹滿及嘔吐者忌服。

    2、長期大量服用本品,可岀現浮腫、血壓升高、鈉潴留血鉀降低、四肢無力、痙攣麻木、頭暈、頭痛等不良反應,故不宜大量服用。

    3、各種水腫、腎病、高血壓、低血鉀,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,均宜慎用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含三萜皂苷甘草酸,其鉀、鈣鹽為甘草甜素,是甘草中的甜味成分,水解后產生2分子葡萄糖醛酸和1分子18β-甘草次酸。含甘草皂苷A3、B2、C2、D3、F3、G2、H2、J2和K2。從甘草中分離出的黃酮類化合物較多,且是抗潰瘍、鎮痙的有效成分,有新西蘭牡荊苷Ⅱ、甘草黃酮、異甘草黃酮醇、甘草素等。從中分離出四氫喹啉晽化合物;5,6,7,8-四氫-2,4-二甲喹啉等生物堿。最近新分離出一異黃酮化合物(Ⅱ)、甘草異黃烷酮和甘草異黃酮,并分離出具抗氧化抗微生物的甘草香豆酮和5種抑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細胞通透的甘草香豆素衍生物,其中命名為甘草吡喃香豆素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1、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:甘草浸膏、甘草粉、甘草甜素或草次酸均可使水鈉潴留血壓升高,鈉、氯排出減少,鉀排出增加,尿中Na/K比值下降等反應,與去氧皮質酮相似。甘草與糖皮質激素有協同作用。

    2、對呼吸系統的影響:甘草浸膏和甘草合劑具有祛痰鎮咳作用。

    3、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:18β-甘草次酸鈉能對抗室性心律失常,甘草總黃酮能減少氯仿誘發的心室纖顫。甘草甜素肌注對高脂血癥具有明顯的降脂作用,甘草次酸鹽具有降低血膽固醇、脂蛋白和β-脂蛋白甘油三酯作用。從甘草分離出的3-芳香香豆素衍生物Gu-7,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。

    4、抗病原微生物作用: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鈉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結核桿菌、大腸桿菌、阿米巴原蟲及滴蟲均有抑制作用,但在有血漿存在的情況下,其抑制和殺阿米巴原蟲的作用有所減弱。甘草多糖對水泡性口炎病毒、腺病毒Ⅲ型、單純皰疹病毒Ⅰ型和牛痘病毒均有明顯抑制作用。

    5、對消化系統的影響:甘草制劑有抗消化性潰瘍的作用。甘草煎劑能明顯對抗腸痙攣。甘草流浸膏對肝損害有明顯保肝作用。

    6、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:甘草水煎劑具有鎮痛作用。甘草次酸和甘草甜素具有解熱、鎮靜的作用。

    7、解毒作用:甘草對藥物中毒、食物中毒、體內代謝產物中毒及細菌毒素中毒均有一定解毒作用。

    8、對免疫系統的影響:甘草甜素能使一些免疫器官的重量增加,有增強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。甘草酸可促進γ-干擾素和白細胞介素-2的產生,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甘草的粗提物Lx則有免疫抑制作用,可抑制巨噬細胞的免疫反應。

    9、此外,甘草尚有一定的抗氧化、抗利尿、抗腫瘤、提高聽覺功能、促進胰液分泌、抗變態反應等作用。

    毒理作用

    久服大劑量甘草,可引起浮腫。有關研究還發現,甘草制劑有損性功能,每天服用28克甘草,可導致男性的性欲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無能,停藥4天后可恢復。甘草還可抑制皮質醇的轉化,從而導致血壓上升和低血鉀癥。因此,對于有性功能減退、高血壓及浮腫的患者,不宜使用甘草。

    臨床應用

    臨床應用

    1、治療精索靜脈曲張不育癥:運用張氏精索靜脈曲張方(由黃芪、生地黃、黨參茯苓、赤芍、丹參、菟絲子、白術、當歸、桂枝、淫羊藿、枸杞子、炙甘草、柴胡組成)治療精索靜脈曲張不育癥,有較好的臨床療效,能增加配偶妊娠率。

    2、治療氣血兩虛之白細胞減少癥:運用健脾養榮片(人參、白術、茯苓、甘草、黃精等)治療氣血兩虛之白細胞減少癥有效。

    3、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:中藥(炙庥黃、炙甘草、苦杏仁、柴胡、炒黃芩、炒枳殼、炒白芍、熟地黃、補骨脂、細辛、炙黃芪)結合西藥,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有效。

    4、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:采用四方胃片(烏賊骨、浙貝母、黃連、川楝子、柿霜等)治療慢性胃炎,具有舒肝和胃,制酸止痛的功效。

    5、治療慢性胃痛:口服健胃口服液(瓜蔞、半夏、柴胡、黃連、白芍、郁金、蒲公英、甘草)治療慢性胃痛有效。

    6、此外,尚有用甘草洽療失代償期肝硬化、擴張型心肌病、慢性乙型肝炎、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、重度癌性疼痛、小兒過敏性紫癜、頑固性呃逆等報道。

    相關配伍

    1、甘草配人參:甘草長于益氣生津,補脾寧心;人參善于補脾益氣,安神益智。兩藥配伍,可增強補氣生津,健脾養心的作用。適用于氣虛脾弱的食少乏力,腹瀉便溏等。

    2、甘草配白芍:甘草甘平;白芍酸寒。兩藥配伍,取其甘酸化陰,以斂陰養血,使津血足而筋脈得養,達到緩急止痛的目的。適用于氣血不和的腹痛、筋脈攣急等。

    3、甘草配蒲公英:甘草甘平,長于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;蒲公英甘寒,善于清熱解毒,消癰散結。兩藥配伍,可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。適用于瘡癰腫毒,外傷瘡口紅腫,內服或外洗均有效。

    4、甘草配附子:甘草甘平,藥性和緩,有緩和藥性,調和百藥之功;附子辛熱,純陽燥烈,有回陽救逆,補火助陽之用。兩藥合用,具有上助心陽以通脈,下補腎陽以益火的作用。適用于陽氣衰微,陰寒內盛,或大汗、大吐、大下后,見冷汗自出,四肢厥逆,脈微欲絕等亡陽厥脫證。

    5、甘草配生地黃:甘草具有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之功;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,養陰生津之能。兩藥合用,具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。適用于心火移熱于小腸所致溲赤澀痛等。

    6、甘草配阿膠:甘草長于補益心氣,益氣通脈;阿膠善于補血滋陰,養血止血。兩藥配伍,共奏益氣滋陰,養血復脈之功。適用于心氣不足,心動悸,脈結代等。

    7、甘草配桑葉:甘草甘潤平和,具補益肺氣,潤肺止咳之用;桑葉甘寒益陰,有疏散風熱,清肺潤燥之功。兩藥配伍,可増強潤肺止咳的作用。適用于燥熱傷肺所致干咳少痰等。

    8、甘草配石膏:甘草甘潤平和,具補益肺氣,潤肺止咳之用;石膏辛甘大寒,有清熱瀉火,止咳平喘之功。兩藥配伍,可增強凊熱宣肺,止咳平喘的作用。適用于邪熱郁肺所致氣急喘促,咳嗽痰稠,發熱口渴等。

    9、甘草配干姜:甘草甘潤平和,具補益肺氣,潤肺止咳之用;干姜辛熱燥烈,有溫肺散寒,燥濕化痰之功。兩藥配伍,具有溫肺化痰,止咳平喘的作用。適用于寒邪犯肺,內有伏飲所致咳嗽氣喘,形寒背冷,痰多清稀等。

    10、甘草配半夏:甘草甘潤平和,具補益肺氣,潤肺止咳之用;半夏辛溫燥散,有燥濕化痰,散結消痞之功。兩藥配伍,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。適用于濕痰犯肺所致咳嗽痰多,色白成塊,胸膈滿悶,嘔惡眩暈,苔膩脈滑等。

    11、甘草配金銀花:甘草具有清熱解毒,消腫利咽之功;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,消癰散結之功。兩藥合用,增強了清熱解毒,消腫散癰的作用。適用于熱毒瘡癰。

    12、甘草配桔梗:甘草具有清熱解毒,消腫利咽之功;桔梗具有開宣肺氣,寬胸利咽之能。兩藥合用,具有宣肺利咽的作用。適用于咽痛喉痹。

    鑒別用藥

    生甘草、炙甘草、甘草梢:三者均性味甘,性平,歸心、肺、脾、胃經,同具補脾益氣,清熱解毒,祛痰止咳,緩急止痛,調和諸藥之功效,適用于脾胃虛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氣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攣急疼痛,癰腫瘡毒,以及緩解藥物毒性、烈性等。生甘草味甘偏涼,長于清熱解毒,祛痰止咳,多用于肺熱咳嗽、痰黃,咽喉腫痛,癰疽瘡毒,食物中毒,藥物中毒等。炙甘草味甘偏溫,以補脾和胃,益氣復脈力勝,主治脾胃虛弱,倦怠乏力,心動悸,脈結代等。甘草梢即甘草之尾部細小部分,多為生用,味甘偏涼,功專清熱通淋,適用于小便短赤、灼熱澀痛,口舌生瘡,胸悶心煩之心胃有熱等。

    相關藥品

    炙甘草合劑、丹梔逍遙丸、茯苓白術丸、琥珀安神丸。

    相關方劑

    炙甘草湯(《傷寒論》)、甘草瀉心湯(《傷寒論》)。

    藥膳食療

    芍藥甘草茶:

    1、功效:緩急止痛。方中芍藥具有鎮靜、鎮痛和松弛平滑肌等作用:炙甘草能緩急止痛。本方主治腹部攣痛及腳腿攣急疼痛,如胃腸神經痛、胃炎消化性潰瘍疼痛及腓腸肌痙攣等。

    2、原材料:芍藥10g,甘草5g。

    3、做法:將上述兩藥研末,將研好的末放置于保溫瓶中。以適量沸水沖泡。再加蓋燜15分鐘即可。

    4、用法:服用時去渣代茶頻飲。胃腸有實熱積滯者忌用。

    加工炮制

    采收加工

    8-9月采挖,除去蘆頭,莖基,枝叉須根,截成適當長短的段曬至半干,打成小捆,再曬至全干。

    炮制方法

    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,加入甘草片拌勻,悶潤片刻,置熱鍋內,用文火炒至表面顯深黃色,不粘手為度,取出放涼。每甘草片100kg,用煉蜜25kg。蜜甘草用于補中益氣,緩急止痛。蜜甘草在對抗氯化鋇誘發大鼠心律失常方面優于生甘草。

    保存方法

    貯干燥容器內,密閉,置陰涼干燥處,防霉,防蛀。

    藥材鑒別

    藥材性狀

    1、甘草:根呈圓柱形,長25-100cm,直徑0.6-3.5cm。外皮松緊不一。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,具顯著的縱皺紋、溝紋、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。質堅實,斷面略顯纖維性,黃白色,粉性,形成層環明顯,射線放射狀,有的有裂隙。根莖呈圓柱形,表面有芽痕,斷面中部有髓。氣微,味甜而特殊。  

    2、脹果甘草:根和根莖木質粗壯,有的分枝,外皮粗糙,多灰棕色或灰褐色。質堅硬,木質纖維多,粉性小。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。  

    3、光果甘草:根和根莖質地較堅實,有的分枝,外皮不粗糙,多灰棕色,皮孔細而不明顯。

    飲片性狀

    形如甘草,表面深黃色,微有光澤,略帶黏性,味甜。

    植物學信息

    植物種屬

    豆科甘草屬植物植物甘草、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莖。

    形態特征

    1、甘草:多年生草本;根與根狀莖粗狀,直徑1-3cm,外皮褐色,里面淡黃色,具甜味。莖直立,多分枝,高30-120cm,密被鱗片狀腺點、刺毛狀腺體及白色或褐色的絨毛,葉長5-20cm;托葉三角狀披針形,長約5mm,寬約2mm,兩面密被白色短柔毛;葉柄密被褐色腺點和短柔毛;小葉5-17枚,卵形、長卵形或近圓形,長1.5-5cm,寬0.8-3cm,上面暗綠色,下面綠色,兩面均密被黃褐色腺點及短柔毛,頂端鈍,具短尖,基部圓,邊緣全緣或微呈波狀,多少反卷。總狀花序腋生,具多數花,總花梗短于葉,密生褐色的鱗片狀腺點和短柔毛;苞片長圓狀披針形,長3-4mm,褐色,膜質,外面被黃色腺點和短柔毛;花萼鐘狀,長7-14mm,密被黃色腺點及短柔毛,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狀,萼齒5,與萼筒近等長,上部2齒大部分連合;花冠紫色、白色或黃色,長10-24mm,旗瓣長圓形,頂端微凹,基部具短瓣柄,翼瓣短于旗瓣,龍骨瓣短于翼瓣;子房密被刺毛狀腺體。莢果彎曲呈鐮刀狀或呈環狀,密集成球,密生瘤狀突起和刺毛狀腺體。種子3-11,暗綠色,圓形或腎形,長約3mm。花期6-8月,果期7-10月。

    2、脹果甘草:多年生草本;根與根狀莖粗壯,外皮褐色,被黃色鱗片狀腺體,里面淡黃色,有甜味。莖直立,基部帶木質,多分枝,高50-150cm。葉長4-20cm;托葉小三角狀披針形,褐色,長約1mm,早落;葉柄、葉軸均密被褐色鱗片狀腺點,幼時密被短柔毛;小葉3-7(-9)枚,卵形、橢圓形或長圓形,長2-6cm,寬0.8-3cm,先端銳尖或鈍,基部近圓形,上面暗綠色,下面淡綠色,兩面被黃褐色腺點,沿脈疏被短柔毛,邊緣或多或少波狀。總狀花序腋生,具多數疏生的花;總花梗與葉等長或短于葉,花后常延伸,密被鱗片狀腺點,幼時密被柔毛;苞片長圓狀坡針形,長約3mm,密被腺點及短柔毛;花萼鐘狀,長5-7mm,密被橙黃色腺點及柔毛,萼齒5,披針形,與萼筒等長,上部2齒在1/2以下連合;花冠紫色或淡紫色,旗瓣長橢圓形,長6-9(-12)mm,寬4-7mm,先端圓,基部具短瓣柄,翼瓣與旗瓣近等大,明顯具耳及瓣柄,龍骨瓣稍短,均具瓣柄和耳。莢果橢圓形或長圓形,長8-30mm,寬5-10mm,直或微彎,二種子間脹膨或與側面不同程度下隔,被褐色的腺點和刺毛狀腺體,疏被長柔毛。種子1-4枚,圓形,綠色,徑2-3mm。花期5-7月,果期6-10月。

    3、光果甘草:多年生草本;根與根狀莖粗壯,直徑0.5-3cm,根皮褐色,里面黃色,具甜味。莖直立而多分枝,高0.5-1.5m,基部帶木質,密被淡黃色鱗片狀腺點和白色柔毛,幼時具條棱,有時具短刺毛狀腺體。葉長5-14cm;托葉線形,長僅1-2mm,早落;葉柄密被黃褐腺毛及長柔毛;小葉11-17枚,卵狀長圓形、長圓狀披針形、橢圓形,長1.7-4cm,寬0.8-2cm,上面近無毛或疏被短柔毛,下面密被淡黃色鱗片狀腺點,沿脈疏被短柔毛,頂端圓或微凹,具短尖,基部近圓形。總狀花序腋生,具多數密生的花;總花梗短于葉或與葉等長(果后延伸),密生褐色的鱗片狀腺點及白色長柔毛和絨毛;苞片披針形,膜質,長約2mm;花萼鐘狀,長5-7mm,疏被淡黃色腺點和短柔毛,萼齒5枚,披針形,與萼筒近等長,上部的2齒大部分連合;花冠紫色或淡紫色,長9-12mm,旗瓣卵形或長圓形,長10-11mm,頂端微凹,瓣柄長為瓣片長的1/2,翼瓣長8-9mm,龍骨瓣直,長7-8mm;子房無毛。莢果長圓形,扁,長1.7-3.5cm,寬4.5-7mm,微作鐮形彎,有時在種子間微縊縮,無毛或疏被毛,有時被或疏或密的刺毛狀腺體。種子2-8顆,暗綠色,光滑,腎形,直徑約2mm。花期5-6月,果期7-9月。

    分布區域

    1、甘草:分布于華北、東北、西北等地。

    2、光果甘草:本種原產于歐洲地中海區域,北非、中亞細亞和西伯利亞亦有生長,我國新疆亦有分布,且可生于干旱的鹽堿性荒地。

    3、脹果甘草:分布于甘肅、新疆等地。

    道地產區

    主產于內蒙古、山西、甘肅、新疆及東北等地。

    生長環境

    1、甘草:生于向陽干燥的鈣質草原、河岸沙質土等地。

    2、脹果甘草:生于砂質土中。

    生長見習

    甘草地上部分每年秋末死亡,根及根莖在土中越冬,翌年春3-4月從根莖上長出新芽,長枝發葉,5-6月枝葉繁茂,6-7月開花結果,9月莢果成熟。抗寒、抗旱和喜光,是鈣質土的指示植物。宜選土層深厚,排水良好,地下水位較低的砂質壤土栽種,澇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區不宜種植。土壤酸堿度以中性或微堿性為好,在酸性土壤中生長不良。

    繁殖方式

    用種子和根狀莖繁殖,以根狀莖繁殖生長快。

    栽培技術

    1、種子繁殖:播前應在頭年秋季進生土地深翻0.8-1m,施入廄肥作基肥,1hm2用量37500kg,翻后耙平、作畦,畦寬1m、高17cm,按行距30-40cm開穴條播,溝深6cm,點播株行距15cm×30cm,每穴點5-6顆,覆土后鎮壓。播種量1hm2用30-45kg。甘草種皮質硬而厚,透氣透水性差,播前最好將種皮磨破或用溫水浸泡后用濕砂藏1-2個月播種。

    2、根莖繁殖:于早春、晚秋來挖甘草時,選擇細小的根狀莖,截成12-20cm的小段,每段須有1-3芽,按行距30cm開溝;溝深10cm,株距15cm,將根狀莖平擺溝內,最后覆土耙平,鎮壓,澆水。

    病蟲防治

    1、病害有白粉病、銹病、褐斑病,主要危害葉部,5-8月發生,初期噴波美0.3-0.4度石流合劑。

    2、蟲害有蚜蟲、甘草種子小峰,防治方法主要是進行清園,減少蟲源,發生期用化學藥劑防治。

     
    反對 0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
    免責聲明
    【炙甘草】:http://www.fulicp01.com/zy/35218.html。作者: 小編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,請讀者僅做參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、觸犯法律的內容,一經發現,立即刪除,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
     
    更多>同類中醫

    入駐

   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
    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
    請手機掃碼訪問

    小程序

   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
   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
    請用微信掃碼

    公眾號

    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
    微信掃碼關注

    頂部

  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|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址|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|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|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| 免费在线精品视频|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|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|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|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|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|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| 中国精品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|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|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人妻|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| 久久99国产精品|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一线|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|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| 7777久久久国产精品消防器材|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|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| 日韩三级中文字幕|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|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| 午夜一级日韩精品制服诱惑我们这边| 动漫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| 日韩有码一区二区|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|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|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| 日韩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|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|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|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|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|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|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