炙甘草,中藥名。為甘草的炮制品。具有益氣補中,潤肺止咳,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,調和藥性的功效。主治脾虛倦怠,心虛悸動,咳嗽氣喘,癰疽喉痹,藥食中毒,脘腹、四肢攣急疼痛等。
甘草,中藥名。為豆科甘草屬植物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.、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.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.的干燥根和根莖。具有益氣補中,潤肺止咳,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,調和藥…
中藥方劑“八角金盤湯”。處方:八角金盤(研吞)5克,琥珀(吞)5克,益母草15克,冬葵子10克,滑石10克,蘆根30克,赤小豆30克,陳皮5克,甘草5克。功能主治:利濕化痰,活血消瘀,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。主痰阻血…
中藥方劑“包心菜粥”。處方:包心菜500克 粳米50克。制法:先將包心菜水煮半小時,撈出菜后,入米煮粥。功能主治:緩急止痛。適用于胃脘拘急疼痛,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和促進潰瘍愈合作用。用法用量:日服2次。…
中藥方劑“潰瘍粉”。處方:烏賊骨、白及、白芍、甘草各等份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制酸生機,緩急止痛。主潰瘍病,慢性胃炎。用法用量:每服3g,飯前服,1日3次。
中藥方劑“加味小建中湯”。處方:桂心22克 甘草(炙)15克 白芍藥45克 遠志(去心)15克。制法:上為銼散。功能主治:溫中補虛,緩急止痛。治脾胃虛寒,心腹切痛不可忍,按輕卻痛,按重則愈,服熱藥并針灸不愈者。…
中藥方劑“加味芍藥甘草湯”。處方:生白芍50克,炙甘草50克,元胡15克,罌粟殼15克。功能主治:舒筋活絡,緩急止痛。主勞傷筋脈,氣血不運,經遂不通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,每日1劑,日服2次。
中藥方劑“芍藥黃芩湯”。處方:黃芩 芍藥各30克 甘草15克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清熱燥濕,緩急止痛。治泄痢腹痛,里急后重,下痢膿血,發熱脈洪。(痢疾)。用法用量:每服30克,用水4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…
中藥方劑“芍藥甘草湯”。別名:戊己湯(《癥因脈治》卷四)。處方:芍藥12克 甘草12克。藥理作用:解痙、止痛、抗炎作用:安徽醫學院《急腹癥資料》1977:74,本方對病變異常興奮狀態有強力的抑制、鎮靜作用。其中…
中藥方劑“土豆粥”。處方:新鮮土豆250克(不去皮)蜂蜜適量。制法:將土豆切碎,用水煮至土豆成粥狀即可。功能主治:緩急止痛。適用于胃脘隱痛不適者。用法用量:服用時加蜂蜜,每日清晨空腹食用,連服半月。
中藥方劑“小建中合劑”。處方:桂枝111g 白芍222g 甘草(蜜炙)74g 生姜111g 大棗111g。性狀:為棕黃色的液體;氣微香,味甜、微辛。炮制:以上五味,桂枝提取揮發油,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;藥渣與甘草、大棗加…
中藥方劑“玄胡索散”。處方:玄胡索30克 甘草6克。制法:上藥研末為散。功能主治:緩急止痛。治卒心痛,或經年不愈者。用法用量:用水250毫升,煎至125毫升,頓服。如吐逆,分作三五次服。處方:玄胡索 牛膝 當歸 破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