鄢燕 胡文穎 湖北省襄樊市中醫院
尋常性痤瘡中醫學稱為“肺風粉刺”,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皮膚病。近年來,筆者所在科室采用散刺法配合中藥內服,予以治療,取得了良好療效。
散刺法源于《靈樞·官針》篇“五刺法”中的“半刺法”,其操作要點是:淺內而疾發針,無針傷肉,如撥毛狀,以取皮氣,散刺,隨病灶位取穴用針,以起消炎、消脂、祛痘痕之用。具體分為兩步:一是清理。先對患者面部進行常規消毒,祛除面部白頭和黑頭粉刺,擠盡紅色丘疹、膿皰、結節處膿血,待面部全部清理干凈后,再用75%的酒精棉球全臉擦拭。二是針刺。用0.25×13毫米的毫針輕刺面部,以皮損明顯處為進針點,遠端配穴合谷、三陰交、太沖,用1.5寸毫針直刺,進刺深度為0.8寸。10次為1療程。
根據病因不同,臨床中肺風粉刺可分為以下三種證型:1.肺經風熱型:顏面部以散在的紅色丘疹為主,有膿皰,舌質紅,苔薄黃,脈數;2.脾胃濕熱型:顏面皮膚油膩不適,皮損有丘皰疹,膿皰、結節,便秘,舌質紅,苔薄黃,脈濡或滑數;3.沖任不調型:月經前后加重,可伴有月經不調和痛經,舌質紅,苔薄黃,脈弦細數。
在散刺治療的同時,以生地、丹皮、黃芩、蒲公英等中藥為基礎方,根據不同證型加減中藥內服,針藥并施,可清熱解毒,活血清瘀,調理沖任,效果較好。
臨床觀察發現,這種聯合療法不僅操作簡便,易于掌握,而且效果顯著。使用該法不但能徹底根治粉刺,且有助于平復留下的疤痕疙瘩,可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皮膚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