鐘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醫院
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,以皮下、黏膜和內臟出血為主要特點。本病是出血性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,且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。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,歸屬于中醫學的“血證”范疇。筆者自1979年以來,共治療200余例,獲得滿意的效果。
主要臨床表現
出血的形式多樣,有鼻衄、肌衄、齒衄、尿血、便血、婦女月經過多等等。從發病的緩急來說,有急性型,起病急,發展快,病勢兇險。也有慢性型,起病緩慢,不具病容、病貌,如不細心查問,容易誤診、誤治。
辨證論治要點
中醫認為,本病的發病機理不外有二,一是熱伏營血,血熱妄行;二是臟腑氣血虧虛,氣不攝血而發病。現簡要分述如下。
血熱妄行:皮下紫癜(肌衄),可有幾塊或十幾塊,甚則幾十塊,大小不等,呈紫紅或紫藍色,伴有鼻衄、齒衄、便血或鏡下血尿;骨蒸潮熱,顴紅目赤,五心煩熱,少寐盜汗,口干口苦,便灼尿赤,月經過多;脈細數或弦數,苔薄黃或黃膩,舌紅少津或見瘀紫斑。
治則:清熱、涼血、止血
方藥:生地炭60克、赤芍15克、丹皮10克、茜草根30克、西洋參15克、花蕊石15克、焦桅仁10克、大黃炭15克、北沙參20克、棗皮20克、虎杖30克、甘草5克。
氣不攝血:皮下紫癜幾塊或十幾塊,呈暗紅色或淡藍色,或伴鼻衄,月經紊亂色鮮、纏綿不已;面色白光白,語言低弱,倦怠神疲,心悸氣短,自汗夢擾,納呆便溏。
治則:健脾、益氣攝血
方藥:黃芪30克、黨參30克、炒白術20克、枳殼15克、生地炭30克、大黃炭15克、茜草根30克、紫珠草20克、荊芥炭15克、刺蒺藜20克、虎杖30克、棗皮20克、甘草5克。
本病的治療目的旨在提高血小板的數量和質量,控制出血。根據現代中藥藥理研究,在不違背辨論治原則的基礎上,選用一些能促進血小板提升的藥物如虎杖、大黃、生地、紫珠草等,能促進血小板聚集,并使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,縮短出、凝血時間,還能使受傷的局部血管收縮,血管抵抗能力增強,從而有利止血。
本病治療期間宜清淡蔬菜及滋陰養營之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