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平安 安徽中醫學院針灸骨傷學院
安徽中醫學院顧植山教授從事中醫臨床、教學、科研工作40余年,在臨床上不但擅長通過組方用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病,而且精通針灸、推拿、氣功等多種中醫治療手段。近兩年筆者有幸隨顧植山老師臨證,見他運用針刺、點穴療法治療一些疾病,立竿見影。現列舉其臨床治療經驗,或可窺其一斑。
內關治療心絞痛、急性胃痛的經驗手法
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,又是八脈交會穴,通于陰維脈。主治心、胸、胃等病癥。定位在腕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,是臨床常用穴。顧植山治療心絞痛、急性胃痛常常只取本穴,但在針刺手法上有其獨特之處,即治療心絞痛時在腕橫紋上2寸,兩筋之間偏于尺側取穴,其效果優于常規取穴法;治療胃痛則常規直刺,通過運針使針感向肘關節放射,療效很好。
尺澤治療對側膝關節疼
尺澤為手太陰肺經的合穴,主治咳嗽、氣喘等肺系疾病和肘臂疼痛。定位在肘橫紋中,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。顧植山常用此穴治療對側膝關節疼有著非常好的療效。體現了“病在下者上取之”和“交經繆刺,左有病而右畔取”的思想。具體操作方法是用指腹點按此穴,使患者有酸麻脹痛之感,再囑其活動疼痛的膝關節,持續點按大約2分鐘后,在此刺一2寸毫針,得氣后留針15分鐘,在留針期間患者需不停地活動膝關節,待出針后患者往往疼痛大減。
點穴、針刺三間治療嚴重手汗
三間為手陽明大腸經的腧穴。主治齒痛、咽喉痛等五官疾病。定位是微握拳,在食指橈側,第二掌指關節后凹陷處。顧植山老師用此穴治療手汗嚴重。
楊某,女,27歲。2010年6月10日初診。患者因經期偏頭痛就診,述近期手汗嚴重,西醫診斷為植物神經紊亂。刻下癥見:手汗欲滴,擦干后僅數十秒后雙手濕透。顧植山取三間先用鈍頭竹簽點按,使其有酸麻脹痛之感,持續大約1分鐘后,將其手汗擦干,觀其汗不再出,再在兩側三間上各刺一1寸毫針并留針15分鐘。起針后雙手干爽,眾人皆嘆。
足三里下一寸穴治療肩周炎
足三里下一寸穴是臨床經驗穴。定位在足陽明胃經上,足三里下一寸。顧植山老師運用此穴治療肩周炎。
張某,男,54歲。因左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半年余,于2008年11月13日初診。刻下癥見:左肩關節后伸外展受限,且疼痛難忍。舌淡,苔薄白,脈細。顧植山在足三里下一寸穴用3寸毫針直刺,重刺激,使患者有酸麻脹痛之感,再囑其家屬幫助患者活動左肩關節,留針15分鐘,此間繼續活動關節,起針時疼痛大減,活動范圍也有明顯改善。最后顧植山老師處以湯藥以善后,并要求其做爬墻鍛煉。隨訪一月后痊愈。
顧植山認為,人在50歲左右,陽氣虛損,筋失溫煦,就會出現肩部的不榮則痛和活動障礙,三陽經中以陽明經陽氣最多,尤其是足陽明胃經陽氣最盛,為多氣多血之經。刺激此穴可調暢氣血,激發人體陽氣,故臨床取此穴往往都會取得滿意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