痢疾中醫癥狀:
發病急驟,腹痛劇烈,瀉下腐臭難聞,里急后重較劇,口渴,頭痛煩躁,惡心嘔吐,或高熱。痢下鮮紫膿血,甚或昏迷痙厥,舌紅絳,苔黃燥,脈滑數。
痢疾中醫治則治法:
清熱、解毒、涼血。
痢疾中醫中成藥:
(一)參麥注射液10~60ml加入5%~10%葡萄糖注射液250~500ml中,靜脈滴注,1日1次;(二)紫雪散,口服,1次1.5~3.0g,1日2次(周歲小兒1次0.3g,5歲以內小兒每增1歲,遞增0.3g,1日1次)。
痢疾中醫方藥:
白頭翁湯合芍藥湯加減。白頭翁10g,黃連10g,黃芩10g,黃柏10g,秦皮10g,當歸10g,白芍10g,木香10g,檳榔10g。加減:若發生厥脫,面色蒼白,四肢厥逆而冷汗出,唇甲紫暗,尿少,脈微細欲絕,加用參麥注射液、參附青注射液靜脈推注或滴注;若發生神昏煩躁,驚厥,面色灰白,瞳仁大小不等,呼吸不均者,加清開靈注射液等靜脈滴注,并加紫雪散灌服;若厥脫、神昏、驚厥同時出現者,必須采用綜合性搶救措施,中西醫結合治療,以挽其危。
痢疾中醫穴位貼敷:
吳茱萸20g,研為細末,過篩,醋調成膏,敷神闕和雙涌泉穴,1日1次。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