揉捏頸、肩、手臂
操作:自我按摩時取坐位。拇指張開,其余四指并攏,虎口相對用力,自枕部開始沿頸椎棘突兩旁的肌肉向下揉捏,至上背部手能摸到之處為止。反復揉捏3分鐘,然后以相同手法揉捏患側上肢和頸部兩則肌肉及上臂、前臂,反復交替,邊揉邊捏。在酸痛處,有時可觸及條索狀物,此處常為病變處,可重點捏揉。手法宜連貫持續,稍微著力,以揉捏處有酸脹感為佳,反復施術約5分鐘,雙手可交換揉。
功效:本法具有放松肌肉、解痙止痛之功效。
按揉肩井穴、風池穴
操作:肩井穴位于肩甲區,第7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。以一手中指端著力,反復按揉穴位約2分鐘,以局部感酸脹為宜。然后張開虎口按揉風池穴,兩手拇指端著力,分別置于頸后枕骨粗隆下方凹陷處風他穴,由輕漸重,反復按揉約2分鐘。
功效:肩井、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穴。按揉肩井、風池穴有通經活血的功效。
擠提后頸
操作:兩手五指在頸后交叉相握,抱于后頸部,頭稍向后仰,用掌指和掌根擠提頸椎辣突兩側肌肉。在頸部自上而下,由輕漸重,一擠一松,在反復擠提的同時,逐漸緩慢、盡力活動頸部,做低頭、抬頭、向左側、向右側轉動。注意:活動盡量放緩,盡可能加大頸部活動范圍。
功效:本法可使頭、頸部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得到改善,調節機體機能,緩解肌肉痙攣,滑利關節,使癥狀減輕。
拍打肩臂
操作:兩手輕握拳,用小魚際一側,輪流拍擊對側肩、臂部,從頸項、肩部至上臂、前臂部,自上而下,反復輕松拍擊約3分鐘。
功效 :本法具有舒筋活血、溫經通絡之功效。
搖晃頸項
操作 :坐位。在頭頸肌肉比較放松的情況下,輕輕緩慢搖晃轉動頸項部,依順時織方向與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約3分鐘。
功效:本法具有放松肌肉、滑利關節之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