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清人周學海提出的一種方法,他認為脈象的所有變化都在四者之中,故日:“脈有四種,位數形勢而已”。
周氏又對此作了具體的闡釋:“浮沉尺寸也;數者,遲數結促也;形者,長短廣狹厚薄粗細剛柔,猶算學家之有線而體也;勢者,斂舒伸宿進退起伏之有盛衰也。勢因形顯,斂舒成形于廣狹,伸縮成形于長短,進退成形于前后,起伏成形于高下,而盛衰則貫穿于諸勢之中,以為綱領者也。此所謂脈之四種也。“這種方法,不僅可以執簡馭繁地歸類脈象的各種變化,而且還可以說明指法的運用。故周氏又日:“日舉按,以診高深也;日上下,以診短長也;日推尋,以診廣狹厚薄曲直也;日初持久按、以診遲敷楫澀止代也;日單按總按,以診來去斷續也。”這就是說,用舉按以診浮沉之位。用上下以診寸尺之位,用推尋可察脈形,分別初久單總,可察脈數,而脈勢之審察貫穿于諸法之中。
近來,一些醫者在四字基礎上,又增一律字,以提示診脈時要注意脈動勻齊與否。其實此舉無甚必要,因為,數字之中已包含此意。至于,將位數形勢看作四個相互衍接的診脈步驟,則確有實用價值。即診脈時,先定位,以分寸關尺,浮中沉;然后數息,以定遲數結代;接著辨形,以定大小弦滑等;最后審勢,以區別虛實盛衰,陰陽進退。則確可以為臨診之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