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腎陰虛證,是指肝腎兩臟陰液虧虛所表現的證候。多由久病失調,房室不節,情志內傷等引起。
肝腎陰虛臨床表現:頭暈目眩,耳鳴健忘,失眠多夢,咽干口燥,腰膝酸軟;脅痛,五心煩熱,顴紅盜汗,男子遺精,女子經少。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肝腎陰虛證候分析:本證一般以脅痛,腰膝酸軟,耳鳴遺精與陰虛內熱證共見為辨證要點。肝腎陰液相互資生,肝陰充足,則下藏于腎,腎陰旺盛,則上滋肝木,故有“肝腎同源”之說。
在病理上,兩者往往相互影響,表現為盛則同盛,衰則同衰,形成肝腎陰虛證。腎陰虧虛,水不涵木,肝陽上亢,則頭暈目眩,耳鳴健忘;虛熱內擾,心神不安,故失眠多夢;津不上潤,則口燥咽干;筋脈失養,故腰膝酸軟無力。肝陰不足,肝脈失養,致脅部隱隱作痛。陰虛生內熱,熱蒸于里,故五心煩熱;火炎于上,則兩顴發紅;內迫營陰,使夜間盜汗;擾動精室,故多見夢遺。沖任隸屬肝腎,肝腎陰傷,則沖任空虛,而經量減少。舌紅少苔,脈細數,為陰虛內熱之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