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衄即鼻出血,是常見的一種病癥。主要由于肺、胃、肝火熱偏盛,迫血妄行,以致血溢清道,從鼻孔流出而成鼻衄,亦有少數(shù)由腎精虧虛或氣虛不攝所致者。
鼻衄即鼻出血,是常見的一種病癥。主要由于肺、胃、肝火熱偏盛,迫血妄行,以致血溢清道,從鼻孔流出而成鼻衄,亦有少數(shù)由腎精虧虛或氣虛不攝所致者。
鼻衄即鼻出血,是常見的一種病癥。主要由于肺、胃、肝火熱偏盛,迫血妄行,以致血溢清道,從鼻孔流出而成鼻衄,亦有少數(shù)由腎精虧虛或氣虛不攝所致者。
中藥方劑“赤馬通汁”。處方:赤馬通7塊(以水1盞絞汁),阿膠3分(搗碎,炒令黃燥)。功能主治:鼻衄久不止,身面俱黃。用法用量:以馬通汁調(diào)阿膠,令稀稠得所,少少滴入鼻中,須臾即止。
中藥方劑“陳槐湯”。處方:當(dāng)歸(頭、尾)6克 川芎6克 赤芍藥6克 黃芩6克 槐花6克 陳皮6克 側(cè)柏葉(蜜炒)6克 烏藥6克 山梔子7個 藕節(jié)0.9克 細(xì)茶9克。功能主治:主吐血,衄血。用法用量:上藥用水400毫升,煎至200…
中藥方劑“保元清降湯”。處方:野臺參15克 生赭石25克(軋細(xì))生芡實(shí)18克 生山藥18克 生杭芍18克 牛蒡子6克(炒,搗)甘草4.5克。功能主治:主吐衄證,下元虛損,中氣衰憊,沖氣、胃氣因虛上逆,其脈弦而硬急,轉(zhuǎn)…
中藥方劑“吹鼻龍骨散”。處方:龍骨半兩,亂發(fā)1雞子大(燒為灰)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鼻衄不止,眩冒欲死。用法用量:以少許吹入鼻中。
中藥方劑“寸金散”。處方:石州黃藥子半兩,土馬鬃(墻上有者是)1分,甘草(生)1分。制法:上為細(xì)末。功能主治:鼻衄不止。用法用量:每服2錢,新汲水調(diào)下。未止再服。立止。處方:紫蘇花、胡椒、韶腦、破故紙、蛇…
中藥方劑“川芎三黃散”。處方:大黃(濕紙裹蒸)、川芎、黃連(凈)、黃芩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實(shí)熱衄血。用法用量:本方改作湯劑,名“川芎三黃湯”(見《產(chǎn)科發(fā)蒙》)。
中藥方劑“承氣瀉胃厚樸湯”。處方:厚樸(去粗皮,生姜汁炙)3分,大黃(銼,炒)2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胃實(shí)腹脹,水谷不消,溺黃體熱,鼻塞衄血,口喎唇緊,關(guān)…
中藥方劑“獨(dú)圣湯”。處方:黃芩(去黑心)150克。制法:上一味,細(xì)銼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:清熱止血。主血熱妄行,鼻衄或汗孔出血。用法用量:每服21克,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滓溫服。處方:楂肉1斤(研末)。…
中藥方劑“都梁香散”。處方:都梁香2兩,紫菀1兩,桂元1兩,人參1兩,生竹茹1兩,肉蓯蓉1兩,干地黃2兩。制法:上藥治下篩。功能主治:汗出如水漿,及汗血、衄血、吐血、溲血殆死。用法用量:每服方寸匕,水送下。
中藥方劑“都梁散”。處方:都梁香2兩,紫菀1兩,人參1兩,青竹茹1兩,蓯蓉1兩,干地黃2兩(熬令燥)。制法:上藥治下篩。功能主治:汗出如水,及汗出衄血、吐血、小便出血。用法用量:每服方寸匕,水送下,不效,須…
中藥方劑“黛蛤散”。處方:青黛30g 蛤殼300g。性狀:為灰藍(lán)色的粉末;味淡。炮制:上二味,粉碎成細(xì)粉,過篩,混勻,即得。功能主治:清肝利肺,降逆除煩。用于肝肺實(shí)熱,頭暈耳鳴,咳嗽吐衄,肺痿肺癰,咽膈不利,…
中藥方劑“刺薊飲子”。別名:刺薊散。處方:刺薊1兩,生地黃1兩,雞蘇半兩,生姜半兩,赤茯苓半兩,青竹茹1分,生麥門冬1兩(去心)。制法:上銼細(xì)。功能主治:熱病,頭痛壯熱,鼻衄吐血,心中緊硬,遍身疼痛,四肢…
中藥方劑“刺薊湯”。處方:刺薊2兩,雞蘇葉2兩,黃連(去須)1兩,犀角(鎊)1兩,生干地黃1兩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熱氣上行,衄血,汗血。用法用量: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處…
中藥方劑“刺薊散”。處方:刺薊1兩,黃連2分(去須),黃芩1兩,梔子仁3兩,亂發(fā)灰1分,紫蘇莖葉半兩,阿膠2兩(杵碎,炒令黃燥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羚羊角屑3分。制法:上為粗散。功能主治:傷寒鼻衄不止,…
中藥方劑“大補(bǔ)益母丸”。別名:大補(bǔ)丸。處方:益母草8兩(用上截),香附2兩(7制),嫩黃耆3兩(蜜炒),人參2兩(去蘆),白術(shù)3兩(土炒),白茯苓2兩(蒸透),炙草2兩,當(dāng)歸身3兩(俱酒洗),白芍2兩(酒炒)…
入駐
企業(yè)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(quán)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(jī)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(chǎn)品
為您提供專業(yè)幫買咨詢服務(wù)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(jī)
微信掃碼關(guān)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