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保陰煎”。處方:生地 熟地 芍藥各6克 山藥 川續斷 黃芩 黃柏各4.5克 生甘草3克。功能主治:主婦帶濁遺淋,色赤帶血,脈滑多熱,便血不止,及血崩血淋,或經期太早,一切陰虛內熱動血。用法用量:水400毫…
中藥方劑“參術姜桂飲”。處方:人參5分,白術(炒)6分,干姜(炒)6分,桂6分,茯苓6分,扁豆(姜汁炒)6分,山藥(炒)6分,陳皮4分,甘草4分。功能主治:小兒久瀉,面色赤,身熱口渴,屬脾胃極虛,陽氣外散者?!?
中藥方劑“茯苓補心湯”。處方:茯苓12克 桂心6克 大棗20枚 紫石英3克 甘草6克 人參6克 赤小豆9克 麥門冬9克。制法:上8味,哎咀。功能主治:治心氣不足,善悲愁恚怒,衄血,面黃煩悶,五心熱,或獨語不覺,咽痛舌強…
中藥方劑“黃白牛車散”。處方:牛膝30克 車前子9克 黃柏6克 白芍30克。功能主治:治婦人憂思傷脾,郁怒傷肝,脾土不運,肝血不藏,濕熱隨血氣同下,以致帶下色赤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解毒防風湯”。處方:黃芩、生地黃、甘草、連翹(去心)、牛蒡子(炒、研)、荊芥、防風、金銀花、赤芍、升麻。功能主治:痘當落痂之后,血有余熱,復外感于風,致瘢凸不平,色赤而艷,或發熱,或作癢?!?
中藥方劑“姜芩四物湯”。處方:當歸、赤芍、熟地、川芎、姜黃、黃芩、丹皮、延胡索、香附(制)各等分。功能主治:經水先期而至,血澀少,其色赤者,乃熱盛滯血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桔梗散”。處方:桔梗30克(去蘆頭)知母30克 柴胡30克(去苗)杏仁30克(湯浸,去皮、尖、雙仁,麩炒微黃)人參30克(去蘆頭)鱉甲30克(涂醋,炙令黃,去裙襕)郁李仁30克(湯浸,去皮、尖,微炒)赤…
中藥方劑“清心湯”。處方:黃連3.6克 五味子9粒 麥門冬 當歸 生地 犀角各3克。功能主治:治心血不足,發熱無時,兩頰色赤,口苦作渴。用法用量:加龍眼肉7枚,煎服。處方:人參 白術 茯苓 遠志 棗仁 川芎 生地 石菖…
中藥方劑“銀花湯”。處方:金銀花 黃耆(生)各15克 當歸24克 甘草6克 枸橘葉(即臭橘葉)50片。功能主治:治乳巖,積久漸大,巉巖色赤出水,內潰深洞。未成者治,已成者潰,已潰者收。用法用量:用水、酒各半煎服…
中藥方劑“消丹飲”。處方:元參30克 升麻3克 麥冬9克 桔梗3克 丹皮6克 牛子6克 甘草2.1克 淡竹葉10片。功能主治:清心涼肝。治心肝火盛,發為丹毒,色赤而干,發熱作痛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犀角飲子”。處方:犀角(鎊)赤芍 甘菊花 元參 木通 赤小豆(炒)石菖蒲各4.5克 甘草(生)3克。功能主治:治砂疥。心經火盛,癢疼色赤者。用法用量:上藥加生姜3片,用水400毫升,煎至320毫升,溫服。
中藥方劑“薤白湯”。處方:豉250克(綿裹)薤白30克 梔子10克(大者,擘破)。制法:上藥銼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:治傷寒,熱毒內蘊,下利色赤,狀如爛肉汁,腹痛。用法用量:以水1.25升,先煎梔子十沸,下薤白,煎至1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導赤瀉白散”。處方:生地9g,木通6g,瞿麥6g,桑皮9g,桔梗6g,酒黃芩9g,赤芍9g,歸尾6g,蟬蛻3g。功能主治:心肺火盛,胬肉攀睛。胬肉肥厚,色赤,頭嫩白而尖厚,壅塞刺痛,結眵粘稠者。用法用量: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洗心散”。處方:黃連3g,炒梔子6g,黃芩9g,酒大黃6g,桔梗6g,知母9g,元參6g,赤芍9g,歸尾6g,荊芥1.5g。功能主治:清心瀉火,宣肺活瘀。主心中郁火乘肺,上攻氣輪,而為火疳,初起顆粒從白睛深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瀉肝湯”。處方:膽草3分,梔子1錢,黃芩1錢,澤瀉1錢,柴胡7分,車前2錢,木通6分,生地1錢2分,甘草6分。功能主治:纏腰火丹,累累如珠,色赤形如云片,上起風粟作癢,發熱,屬肝心二經風火者。
中藥方劑“桂枝麻黃湯”。處方:桂枝1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赤芍藥1兩,杏仁1兩(去皮尖,麩炒黃)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陽明中風,頭痛口苦,腹滿微喘,發熱惡寒,脈浮而緊,下之即小便難者;陽明病,56日…
中藥方劑“安蛔散”。處方:烏梅肉9克 黃連 蜀椒 藿香 檳榔各3克 胡粉 白礬各1.5克。制法:上藥為散。功能主治:吐蛔。所吐蛔蟲,色赤成團而活,屬熱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9~12克,水煎如糊,空腹時服。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