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甘草附子湯”。別名:四物附子湯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七)。處方:甘草6克(炙)附子12克(炮,去皮,破)白術6克 桂枝12克(去皮)。功能主治:溫經散寒,祛風除濕。治風濕相搏,骨節疼煩,掣痛不得屈伸…
木天蓼,中藥名。為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(Actinidiapolygama(Sieb.etZucc.)Mip.)的枝葉。分布東北、西北及陜西、山東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浙江、云南等地。味辛,性溫。歸肝、腎經。具有祛除風濕,溫經止痛,癥瘕…
艾葉,中藥名。為菊科蒿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. et Vant.的葉。具有溫經止血,散寒止痛,祛濕止癢的功效。主治吐血,衄血,咯血,便血,崩漏,妊娠下血,月經不調,痛經,胎動不安,心腹冷痛,泄瀉久痢,…
中藥方劑“八物溫經湯”。處方:當歸2錢,香附2錢,鹿茸(醋炙,如熱少用)2錢,川芎2錢,熟地2錢,白術2錢,山萸2錢,小茴2錢,甘草1錢。功能主治:婦人二十一二,經脈不調,赤白帶下,或如梅汁,或片,或二三月不…
中藥方劑“茺蔚老姜湯”。處方:茺蔚子(益母草代亦可)1兩,煨老生姜1兩,紅糖2兩。功能主治:活血調經,溫經止痛。主經行腹痛。用法用量:煎取3碗,分3次熱服。每月行經時服之。
中藥方劑“赤丸”。處方:茯苓56克 半夏56克(洗)烏頭28克(炮)細辛14克。制法:上四味,研末,納真朱為色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功能主治:溫經散寒,化飲止痛。主寒飲腹痛,手足厥逆。用法用量:空腹時用酒飲下3…
中藥方劑“趁痛散”。處方:牛膝 當歸 官桂(去皮)白術 黃耆各15克 薤白7.5克 獨活15克 生姜15克 甘草7.5克(炙)。制法:上藥研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益氣補血,溫經止痛。主產后遍身疼痛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15克,用水…
中藥方劑“沉香煎丸”。處方:丁香1兩,南木香半兩,訶子肉5錢,肉豆蔻5錢,陳皮5錢,甘草5錢,人參(去蘆)5錢,胡椒5錢,青皮5錢,生姜屑5錢,白豆蔻5錢半,縮砂仁5錢半,檳榔5錢半,干姜5錢半,官桂(去皮)5錢…
中藥方劑“獨活蒼術湯”。處方:獨活 蒼術 防風 細辛 川芎 甘草。功能主治:溫經散寒,除濕止痛。主少陰寒濕腰痛,不能轉側,頭痛身疼,無汗拘緊,脈左尺細緊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 寒甚,加生姜、桂枝。
中藥方劑“豆漿韭汁飲”。處方:豆漿1碗 韭菜250克。制法:韭菜洗凈,搗取汁,對入豆漿煮沸即可。功能主治:補氣溫經。適用于氣虛型崩漏。用法用量:空腹時1次服下。
中藥方劑“大巖蜜丸”。處方:防風、靈脂、延胡、生地、當歸、甘草、赤芍、益母草、川芎、干姜、烏藥、白芷、蒲黃、陳皮、細辛、吳茱萸。功能主治:溫經散寒。主產后心痛,因虛寒血凝上沖于心之包絡。各家論述:產后…
中藥方劑“大溫經湯”。處方:當歸2.4克 白芍2.1克 川芎l.5克熟地1.5克 人參 白術(土炒)茯苓各1.5克 甘草0.9克 香附2.4克(童便制)陳皮(炒)砂仁(炒)小茴各1.2克 沉香0.9克(另研)吳茱萸(炮)延胡索(炒)…
中藥方劑“大溫經丸”。處方:吳茱萸1兩,當歸5錢,川芎5錢,白芍5錢,熟地2兩,牡丹皮5錢,石菖蒲1兩,阿膠5錢,人參5錢,茯苓1兩,肉桂5錢,艾葉1兩(醋炒),琥珀3錢(另研),附子7錢(炮),朱砂2錢(另研)…
中藥方劑“風濕骨痛膠囊”。處方:制川烏、制草烏、紅花、甘草、木瓜、烏梅、麻黃。性狀:為膠囊劑,內容物為黃褐色的粉末;味微苦、酸。炮制:上七味,取制川烏、制草烏、甘草粉碎成細粉,過篩,混勻;其余紅花等四…
中藥方劑“復方少腹化瘀湯”。處方:紅藤60克 牛膝25克 桃仁 紅花 當歸各15克 延胡索 赤芍 香附各10克 炮姜 桂枝 川楝子 小茴香各6克 柴胡3克。功能主治:活血化瘀,溫經止痛。治闌尾包塊、索條,腹部手術后切口炎…
中藥方劑“歸活溫經湯”。處方:當歸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川芎、丹參、青皮、香附、烏藥、川斷。功能主治:補血溫經,兼祛外邪。主婦人經行,遍體作痛,下血多,筋失其養,痛如行痹。各家論述:是方羌活、獨活、防風…
中藥方劑“歸耆止血湯”。處方:當歸、黃耆、蒲黃(半生半炒)、香附、桂心、熟艾、白術、地榆(炒黑)、黃芩(炒黑)、炙草、川芎。功能主治:祛客寒,溫經血。主婦人因感風冷,余經留滯血海,經行后己止56日,忽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