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豉薤湯”。別名:薤白梔子湯、薤白湯、梔子湯、薤白散。處方:豉1升,梔子14枚,薤白1把。功能主治:溫毒下利。用法用量:薤白梔子湯(《傷寒總病論》卷三)、薤白湯(《活人書》卷十八)、梔子湯(《圣濟…
中藥方劑“赤散”。處方:牡丹5分,皂莢5分(炙之),細辛3分,干姜3分,附子3分,肉桂2分,珍珠4分,躑躅4分。制法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瘴氣、疫癘、溫毒。用法用量:初覺頭強邑邑,便以少許納鼻中,吸之取吐;每服…
中藥方劑“陳氏抱龍丸”。處方:九制膽星4兩,天竺黃1兩,雄黃5錢,朱砂5錢,麝香3分,琥珀3錢,西牛黃1錢。制法:上為細末,稱足分量,合在一處,用甘草一斤,水煮濃汁為丸,每兩作十丸,陰干,金箔為衣,蠟殼封固…
中藥方劑“大青湯”。別名:大青四物湯(《類證活人書》卷十八)。處方:大青12克 甘草 阿膠各6克 豉5克。功能主治:主溫毒發斑,或傷寒熱病七八日,發汗不解,及吐下后熱不除,下利不止者。用法用量:上藥以水1升,…
中藥方劑“大鱉甲湯”。處方:鱉甲2兩,防風1兩,麻黃1兩,白術1兩,石膏1兩,知母1兩,升麻1兩,茯苓1兩,橘皮1兩,芎1兩,杏仁1兩,人參1兩,半夏1兩,當歸1兩,芍藥1兩,萎蕤1兩,甘草1兩,麥門冬1兩,羚羊角…
中藥方劑“地黃雄黃散”。別名:地黃雄黃飲、地黃豆豉湯。處方:生地黃4兩,淡豆豉4兩。功能主治:小兒瘟毒,痘瘡不出,冬應寒反熱,或被積寒暴發,熱毒不得宣泄,而致溫毒發斑,瘡痘出不快,身斑如綿紋,心悶而咳,…
中藥方劑“黃芩麻黃湯”。處方:葛根半兩,橘皮半兩,杏仁半兩(生),麻黃半兩,知母半兩,黃芩半兩,甘草半兩。功能主治:冬溫未至發病,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,至夏得熱,其春寒解,冬溫毒始發于肌中,斑爛隱疹…
中藥方劑“黃連橘皮湯”。處方:黃連12克(去毛)橘皮6克 杏仁6克(去皮、尖)枳實3克(炙)麻黃6克(去節)葛根6克 厚樸2克(炙)甘草3克(炙)。制法:上八味,切。功能主治:清熱化斑,理氣和中,治溫毒發斑,胸…
中藥方劑“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湯”。處方:黃連1錢半(酒洗),黃芩1錢半(酒洗),黃柏1錢半(酒洗),梔子1錢半,犀角2錢(磨水更佳,鎊屑亦可),生地黃2錢(酒浸,搗),牡丹皮2錢,芍藥2錢。功能主治:溫毒發…
中藥方劑“黑奴丸”。別名:水解丸(《肘后方》卷二)。處方:麻黃60克 大黃60克 黃芩30克 芒消30克 釜底墨30克 灶突墨60克 梁上塵60克。制法:上藥研細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功能主治:治傷寒、時氣溫病五六日,及…
中藥方劑“黑膏”。別名:生地黃膏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八)、地黃膏(《傷寒總病論》卷四)。處方:生地黃250克(切碎)好豉270克 豬脂1千克 雄黃 麝香各少許。功能主治:治溫毒發斑。用法用量:上藥前三味,水煎五…
中藥方劑“雞子大黃丸”。處方:錦紋大黃1兩(切片,曬干,研)。功能主治:溫毒,便毒。用法用量:用雞子雄3枚搗為丸,分3次服,空心燒酒送下。
中藥方劑“解毒提癍湯”。處方:犀角、連翹、葛根、元參、赤芍、丹皮、麥冬、紫草、川貝、人中黃。功能主治:風溫溫毒時行熱邪深入陽明榮分,口渴咽痛,目赤唇腫,氣粗煩躁,舌絳齒燥,痰咳,甚至神昏譫語,下利黃…
中藥方劑“三黃二香散”。處方:黃連30克 黃柏30克 生大黃30克 乳香15克 沒藥15克。制法:上藥研極細末。功能主治:治溫毒外腫,敷水仙膏后,皮膚有小黃泡如黍米大者。用法用量:初用茶水調敷,干則易之,繼則用香油…
中藥方劑“羚羊角膠囊”。性狀:本品為膠囊劑,內容物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粉末;氣微腥,味淡。炮制:取羚羊角150g,銼成最細粉,混勻,裝入膠囊,制成1000粒或500粒,即得。功能主治:平肝息風,清肝明目,散血解毒。…
中藥方劑“老君神明白散”。別名:老君神明白術散、老君神明散、神明白散、神明白術散。處方:術1兩,附子3兩,烏頭4兩,桔梗2兩半,細辛1兩。制法:上為末。功能主治:辟瘟疫。主瘴氣疫癘,溫毒。用法用量:老君神明…
中藥方劑“漏蘆橘皮湯”。處方:漏蘆2兩,橘皮2兩,甘遂2兩,麻黃(去節)2兩,杏仁(去皮尖)2兩,黃芩2兩。功能主治:冬溫未即病,至春被積寒所折,不得發,至夏熱其春寒解,冬溫毒始發出肌中,斑爛隱疹如錦文而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