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膠,中藥名。為蜜蜂科蜜蜂屬動物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.等用于修補蜂巢所分泌的黃褐色或黑褐色的黏性物質。具有潤膚生肌,消炎止痛的功效。主治胃潰瘍,口腔潰瘍,宮頸糜爛,帶狀皰疹,牛皮屑,銀屑病,皮膚…
黑枸杞,中藥名。為茄科植物黑枸杞LyciumruthenicumMurr.的根皮或果實。具有清肺熱,鎮咳,消炎的功效。主治哮喘性氣管炎,止咳,牙齦出血,感冒,咳嗽,發燒。
西南山茶,中藥名。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西南紅山茶CamelliapitardiiCoh.-St.的花。分布于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。具有解毒消炎,收斂止痢,活血止血,調經之功效。用于痢疾,腸風下血,急性胃腸炎,月經不…
白苞筋骨草,中藥材名。為唇形科白苞筋骨草AjugalupulinaMaxim.以全草入藥。具有解熱消炎,活血消腫的功效。主治癆傷咳嗽,吐血氣癰,跌損瘀凝,面神經麻痹,梅毒炭疽。
中藥方劑“鼻竇灌注液”。處方:辛夷花30g,白芷30g,黃耆60g,薄荷30g,羊藿葉30g,野菊花30g,桂枝30g,當歸30g,梔子30g。功能主治:辛溫祛風,消炎解毒,調和氣血,培補正氣。主鼻淵,上頜竇炎。用法用量:鼻竇…
中藥方劑“荸薺蘿卜汁”。處方:鮮荸薺10個 鮮蘿卜汁500克 白糖適量。制法:將鮮荸薺削皮與鮮蘿卜汁一同煮開,加白糖適量。功能主治:清熱養陰,解毒消炎。適用于疹后傷陰咳嗽者。用法用量:空腹溫熱服。
中藥方劑“冰麝散Ⅱ號”。處方:冰片9克,麝香0.5克,樟丹12克,枯礬9克,龍骨15克。制法:共研極細末,裝瓷瓶內密封備用。功能主治:祛膿消炎,通絡開竅。主熱毒壅盛,上犯耳竅。用法用量:用時先取雙氧水洗凈患耳膿…
中藥方劑“保喉片”。處方:連翹20兩,甘草30兩,麥門冬10兩,黨參20兩,百部1錢,元參20兩,烏梅20兩,黃耆10兩,云故紙20兩,訶子肉10兩,僵蠶10兩,桔梗20兩,天花粉10兩,蟾酥2錢5分,冰片5錢,薄荷油1兩,薄…
中藥方劑“吃疔虎”。處方:上牙消6錢,明雄黃1兩,大青鹽3錢,麝香5分,冰片5分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消炎解毒。主無名腫毒,諸般惡瘡。用法用量:每用少許,香油調敷患處。
中藥方劑“黛柏散”。處方:青黛3克 黃柏6克 冰片3克。功能主治:消炎殺菌,除濕止癢。主急性滲出性皮炎,膿皰瘡。用法用量:上藥共研細末,用花生油調敷。
中藥方劑“大蒜粥”。處方:紫皮大蒜30克 粳米100克。制法:大蒜去皮,放沸水中煮1分鐘后撈出,然后取粳米,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,再將蒜放入粥,同煮為粥。功能主治:下氣,消炎,健胃,止痢。適用于急性菌痢。用…
中藥方劑“大蒜浸液”。處方:大蒜10克 白糖適量。制法:將大蒜去皮搗爛,加開水50克,澄清加白糖適量。功能主治:抗菌消炎,驅蟲健胃。適用于百日咳痙咳期。用法用量:每服5~10克,每日2~3次。
中藥方劑“東方一號膏”。處方:川茅術30g,黃柏30g,漢防己30g,宣木瓜30g,元胡索30g,郁金30g,生地榆30g,白及60g(切片),冰片(冷后加)240g,生石膏240g,爐甘石240g(另配,以后煅過,研粉,用100目篩子…
中藥方劑“冬茄沖劑”。處方:霜凍茄秧100斤,白糖3900g,冬凌草20斤,淀粉1.3kg,白糊精1.3kg,菠蘿香糊適量。制法:將霜凍前秧及冬凌草裝袋后,放蒸汽鍋內加水浸泡30分鐘,煮沸1小時,共3次,成稠膏放冷,再加2倍…
中藥方劑“冬青糖漿”。處方:冬青(四季青)。制法:取冬青水煎2次,濃縮34小時,每毫升相當于2g干生藥,加入2倍量之95%乙醇,充分攪拌混合,靜置約4872小時,回收乙醇,使成2g/毫升,然后加入等量的糖漿及矯味…
中藥方劑“蝮蛇地丁灑”。處方:蝮蛇12條,紫花地丁1兩。制法:取活蝮蛇置于瓶中,加入70%乙醇或60度白酒1000ml,加紫花地丁,封口,置于陰涼處,約3個月后即可使用,放置時間愈長愈好,藥液用完后可隨時添加。功…
中藥方劑“耳底油”。別名:治耳油。處方:核桃仁油2錢(煉),冰片2分,麝香1分。制法:先將冰片、麝香研極細,與核桃油和勻。功能主治:消炎止痛,除濕解毒。主耳內生瘡,流膿流水,腫痛作癢。用法用量:治耳油(《…
中藥方劑“耳底散”。別名:耳底白龍散。處方:枯礬3錢4分,黃丹3錢4分,青花龍骨3錢4分,麝香7厘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解毒止癢,殺菌消炎。主耳內腫痛流膿水;耳膜炎。用法用量:耳底白龍散(原書吉林方)。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