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半夏人參酒”。處方:半夏30g 黃芩30g 干姜20g 人參20g 炙甘草20g 黃連6g 大棗10g 白酒700ml。炮制:1. 將上述7味藥材一同搗碎用布包裹,浸于酒中; 2. 5日后,加入涼開水500ml調勻,去渣裝瓶備用。功能…
中藥方劑“半附湯”。處方:生附子 半夏各7.5克 生姜10片。功能主治:溫胃化痰。主治胃冷生痰,嘔吐不止。用法用量:水煎,空腹時服。或加木香少許尤妙。
中藥方劑“沉香降氣湯”。處方:香附(炒.去毛)四百兩,沉香十八兩半,縮砂仁四十八兩,甘草一百二十兩。炮制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治陰陽壅滯,氣不升降,胸膈痞塞,心腹脹滿,喘促短氣,干噦煩滿,咳嗽痰涎,口…
中藥方劑“丁香五套圓”。處方:南星(每個切作十數塊,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,每日易水,次用白礬二兩,研碎,調入水內,再浸三日,洗凈,焙干),半夏(切.破),各二兩;干姜(炮)、白術、良姜、茯苓各,一兩;…
中藥方劑“丁香散”。處方:人參半兩,丁香、藿香葉,各一分。炮制:上件同杵,羅為散。功能主治:治胃虛氣逆,嘔吐不定,精神羸困,霍亂不安。用法用量:每服一錢,水半盞,煎五、七沸,入乳汁少許,去滓,稍熱服,…
中藥方劑“茯苓澤瀉湯”。處方:茯苓25克 澤瀉12克 桂枝6克 白術9克 生姜12克。功能主治:治胃反,吐而渴欲飲水者。用法用量:以水1升,煮取300毫升,納澤瀉,再煮取300毫升,溫服100毫升,一日三次。別名:茯苓湯。…
中藥方劑“覆盆飲”。處方:覆盆子根 棗(去核)人參 白茅根 燈心 半夏(焙)前胡 白術各等分。制法:上八味,銼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:治胃氣不和,嘔逆不下食。用法用量:每服15克,用水220毫升,煎至180毫升,去滓溫…
中藥方劑“復方小承氣湯”。處方:大黃10克(后下)厚樸10克 枳殼10克 大腹皮15克 黨參15克。功能主治:補氣行氣,通里消脹。治胃大部切除術后腹脹。用法用量:水煎,由導管注入小腸。
中藥方劑“黃豆和豬苦膽”。處方:黃豆500克,豬苦膽1個。制法:洗凈后混合浸泡2~3天,炒熟粉碎。功能主治:此方主治胃炎、胃潰瘍及消化不良。用法用量:每日3次,每次2~3克。
中藥方劑“黑棗丁香湯”。處方:大黑棗7個(去校)。功能主治:治胃寒嘔吐;寒瘧。用法用量:將每個大黑棗內納入丁香1只,煮爛去丁香,再將棗連湯空腹時服下。備注: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,現據《醫學從眾錄》卷三補。
中藥方劑“甘桔湯”。處方:甘草 桔梗 麥門冬各30克。功能主治:清熱化痰,養陰排膿。治胃癰,痰氣上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處方:桔梗、當歸、栝樓仁、漢防己、桑白皮、貝母、杏仁(炒)、甘草節、薏苡仁、百合、黃…
中藥方劑“藿香半夏散”。處方:丁香皮半兩,藿香葉一兩,半夏(湯浸洗七遍.微炒黃色)二兩。炮制:上為散。功能主治:治胃虛中寒,停痰留飲,噦逆嘔吐,胸滿噎痞,短氣倦怠,不入飲食。用法用量:每服二錢,水一盞,…
中藥方劑“藿香養胃湯”。處方:藿香 白術 白茯苓 神曲(炒)烏藥(去木)縮砂仁 薏苡仁(炒)半夏曲 人參各15克 蓽澄茄 甘草(炙)各11克。制法:上藥共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治胃虛不食,宗筋失養,四肢痿弱,不能行…
中藥方劑“寒降湯”。處方:生赭石(軋細)18克 清半夏9克 蔞仁(炒,搗)12克 生杭芍12克 竹茹9克 牛蒡子(炒,搗)9克 粉甘草4.5克。功能主治:和胃降逆,涼血止血。治胃熱而氣不降,吐血、衄血,脈洪滑而長,成…
中藥方劑“和胃二陳煎”。處方:干姜(炒)3~6克 砂仁1.2~1.5克 陳皮 半夏 茯苓各4.5克 炙甘草2.1克。功能主治:治胃寒生痰,惡心嘔吐,胸膈滿悶,噯氣時作。用法用量:用水3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不拘時候溫服。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