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敗毒散”。處方: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枳殼、羌活、獨活、茯苓、桔梗、人參、甘草、生姜、薄荷。功能主治:散寒祛濕,益氣解表。氣虛,外感風寒濕表證。憎寒壯熱,頭項強痛,肢體酸痛,無汗,鼻塞聲重,咳…
中藥方劑“補肺清肺化痰湯”。處方:天冬、麥冬、大生地(炒)、百部、百合、阿膠、川貝母、知母、北沙參、鉤藤、枇杷葉、竹茹、馬兜鈴、栝樓仁。功能主治:肺虛氣粗,鼻扇有痰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 收后20余日,可…
中藥方劑“白羊鮮湯”。處方:白羊鮮3銖,蚱蟬2枚,大黃4銖,甘草2銖,釣藤皮2銖,細辛2銖,牛黃如大豆4枚,蛇退皮1寸。功能主治:小兒風癇,胸中有痰。用法用量:上(口父)咀。以水2升半,煮取1升2合,分5服,日3次…
中藥方劑“白虎膏”。處方:白石膏(火煅,研極細,水飛過)。制法: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。功能主治:小兒熱嗽有痰。用法用量:本方方名,據劑型,當作“白虎丸”。
中藥方劑“補氣升陽和中湯”。處方:生甘草1錢,酒黃柏1錢,白茯苓1錢,澤瀉1錢,升麻1錢,柴胡1錢,蒼術1錢5分,草豆蔻仁1錢5分,橘皮2錢,當歸身2錢,白術2錢,白芍藥3錢,人參3錢,佛耳草4錢,炙甘草4錢,黃耆5…
中藥方劑“八物二陳湯”。處方:四君子湯、四物湯、二陳湯。功能主治:勞發痰火,素有痰火,略有勞動,便發寒熱,全類傷寒,輕者將息周日自愈,重者頸腋膊胯之間遂結核,腫痛或消,下次遇勞又發。用法用量:水煎,溫…
中藥方劑“半夏蒼術湯”。別名:柴胡半夏湯(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四)。處方:升麻 柴胡 藁本各1.5克 茯苓 神曲(姜汁炒)各3克 蒼術(米泔制)半夏各6克 生姜10片 甘草(炙)1.2克。功能主治:祛風化痰。主素有風證,…
中藥方劑“菖蒲導痰湯”。處方:半夏9g,茯苓12g,橘紅9g,甘草6g,菖蒲12g,南星6g,枳實6g。功能主治:豁痰開竅。主痰氣生厥,忽然眩仆,喉有痰聲,或嘔吐涎沫,平素可見痰多、胸悶、乏力等,脈多沉滑。用法用量:…
中藥方劑“赤蒼飲”。處方:赤茯苓(去皮)1兩半,蒼術(去粗皮,米泔水浸1宿,濾干,銼片,炒微黃)1兩半,枳殼(制)1兩,藿香(和根)7錢半,半夏(湯煮透,銼,焙干)7錢半,凈香附7錢半,紫蘇葉(和梗)7錢半…
中藥方劑“陳樸四物湯”。處方:四物湯加陳皮2錢,厚樸2錢。功能主治:氣滯經阻,月經過期后行,或色淡有痰。各家論述:氣血交郁,挾濕為痰,則加陳皮以宣通上下之氣;厚樸以開脾土之郁,且燥濕破宿血也。
中藥方劑“參麥湯”。處方:人參9克 干麥冬(帶心)12克 生山藥18克 清半夏6克 牛蒡子(炒,搗)9克 蘇子(炒,搗)6克 生杭芍9克 甘草4.5克。功能主治:主陰分虧損已久,漸至肺虛有痰,咳嗽勞喘,或肺有結核者。備…
中藥方劑“暢肺飲”。處方:前胡、桔梗、防風、荊芥、杏仁、枳殼、甘草。功能主治:小兒本有痰熱,復感風寒,發熱咳嗽,痰嗚喘筑,甚至鼻煽口張,面青目直。用法用量:加生姜、蔥白,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膽星天竺丸”。處方:膽星30克 半夏 白附子各15克 天竺黃9克 天麻 防風各6克 辰砂3克。制法:上藥研末。甘草膏為丸,如芡實大。功能主治:主小兒脾肺氣虛有痰而多睡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1丸,薄荷湯化下。備…
中藥方劑“調氣化飲膏”。處方:沙參2兩,白術1兩5錢(炒),茯苓2兩,檳榔2兩,三棱2兩,木香1兩,廣砂仁2兩,蒼術1兩5錢(炒),厚樸1兩5錢(制),陳皮1兩5錢,雞金1兩5錢(焙),枳實1兩5錢(炒),甘草(生)…
中藥方劑“大補枳術丸”。處方:白術(去蘆,炒)1兩,陳皮(去白)1兩,枳實(麩炒)1兩,黃連(姜汁炒)5錢,黃芩(醋炒)5錢,黃柏(青鹽水炒)1兩,白茯苓(去皮)5錢,貝母(去心)8錢,神曲(炒)5錢,山楂…
中藥方劑“定嗽噙化丸”。處方:薄荷(凈葉)2兩,天冬1兩,麥冬1兩,橘紅1兩,枯芩1兩,桔梗5錢,甘草5錢,冬花5錢,貝母5錢。制法:上為極細末,另用軟石膏(煅)、青黛(真)、瓜蔞仁(去油,搗霜)、海石、玄明…
中藥方劑“二陳加山梔黃連生姜湯”。別名:二陳加梔連生姜湯。處方:二陳湯加炒山梔、黃連、生姜。功能主治:清胃化痰。主嘔吐,胃中有熱,膈上有痰者。嘈雜,胃中痰火相合,致飲食輸化不清,或見惡心吞酸,微煩少寐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