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白術茯苓干姜湯”。處方:白術、干姜、茯苓、細辛、桂心、干葛、甘草(炙)、陳皮、烏梅、豆豉各等分。制法: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伏暑中風濕,煩渴引飲,心腹疼躁悶,口干面垢,灑灑惡寒,淅淅惡風,微汗…
中藥方劑“薄荷甘桔杏子湯”。處方:薄荷1錢,甘草5分,桔梗1錢5分,杏仁(去皮尖)3錢。功能主治:冬溫初起,咳嗽,微熱微汗,脈浮大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半夏蒼術湯”。別名:柴胡半夏湯(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四)。處方:升麻 柴胡 藁本各1.5克 茯苓 神曲(姜汁炒)各3克 蒼術(米泔制)半夏各6克 生姜10片 甘草(炙)1.2克。功能主治:祛風化痰。主素有風證,…
中藥方劑“參歸荊芥湯”。處方:人參1兩,荊芥3錢,當歸1兩。功能主治:婦人甫產后,忽眼目昏暈,惡心欲吐,額上鼻尖有微汗,鼻出冷氣,神魂外越,證屬氣虛欲脫而血暈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奪命獨參湯”。處方:人參(一兩)。功能主治:治傷寒汗下后,終日昏悶,不省人事,發熱發渴,似有狂言,一切危急之證宜服此藥。服后額上鼻尖有微汗,是其應也。用法用量:上作一服,用水一升,煎至七分,…
中藥方劑“地榆防風散”。處方:地榆 防風 地丁香 馬齒莧各30克。制法:上藥研為細末。功能主治:主破傷風,邪在半表半里之間,頭微汗,身無汗者。用法用量:每服9克,熱米湯送服。別名:地榆防風湯。處方:地榆、防風…
中藥方劑“防風蒼術湯”。處方:麻黃8分,防風1錢,蒼術2錢,白術3錢。功能主治:散風邪,健脾疏壅。主風壅肝木,損傷脾土,不能輸布水濕,飧泄身熱,脈弦腰重,微汗頭疼。用法用量:水煎熟,熱服。取汗。各家論述:…
中藥方劑“防風芍藥湯”。處方:防風 芍藥 黃芩各15克。制法:上藥銼散。功能主治:主泄瀉、痢疾初起,身熱,頭痛微汗,腹痛而渴,脈弦。用法用量:每服15~30克,用水450毫升,煎至150毫升,濾清溫服。處方:防風1兩…
中藥方劑“附子六合湯”。處方:當歸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干地黃12克 附子(炮,去皮、臍)肉桂各3克。功能主治:治妊娠傷寒,邪入少陰,四肢拘急,身涼微汗,腹中痛,脈沉而遲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別名:桂枝六…
中藥方劑“附子理中圓”。處方:附子(炮.去皮.臍)、人參(去蘆)、干姜(炮)、甘草(炙)、白術,各三兩。炮制:上為細末,用煉蜜和為圓,每兩作一十圓。功能主治:治脾胃冷弱,心腹絞痛,嘔吐泄利,霍亂轉筋,體…
中藥方劑“黃芩桔梗湯”。處方:黃芩1錢(炒),桔梗1錢,白芍8分,川貝母1錢,知母(炒)1錢,薄荷5分,神曲3錢。功能主治:春溫初起,頭脹身熱,惡熱,微汗,舌紅,脈大者。用法用量:加生姜3片,竹葉20片。
中藥方劑“化濕清火湯”。處方:薄荷、連翹、川貝、元參、云苓、銀花、苡仁、焦梔、淡竹、荷葉、六一散。功能主治:濕熱風火,上熏喉竅,咽痛身熱,微汗煩渴,脈來浮緩或細數,舌苔黃膩,小便短赤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…
中藥方劑“解暈湯”。處方:荊芥3錢,人參1兩,當歸1兩,炮姜1錢,黃耆1兩。功能主治:大補氣血。主婦人甫產后,氣虛欲脫,致成血暈,忽然眼目昏暈,惡心欲吐,額上鼻尖有微汗,鼻出冷氣,神魂外越。用法用量:水煎…
中藥方劑“九味前胡湯”。處方:前胡1錢,防風1錢,枳殼1錢,桔梗1錢,杏仁1錢,紅花1錢,當歸1錢,荊芥1錢,山楂1錢。功能主治:平調氣血。主疹初出時,頭面勻凈,淡紅滋潤,身有微汗,吐瀉交作。用法用量:加筍尖3…
中藥方劑“加減追瘧飲”。處方:生首烏4錢,當歸2錢,生白芍3錢,清炙草5分,青蒿腦錢半,生鱉甲5錢,銀胡錢半,地骨皮6錢,醋炒青皮8分。功能主治:肝陰虛瘧。瘧發間日,日暮時寒輕熱重,發于申酉時者,每至寅卯時…
中藥方劑“桂枝橘皮湯”。處方:桂枝尖1錢(蜜炙),生白芍1錢半,鮮生姜1錢,廣陳皮1錢半(炒),清炙草6分,大紅棗2枚(去核)。功能主治:溫調營衛。主行痹,肩背麻木,手腕硬痛,頭重鼻塞,惡風微汗,一身痛無…
中藥方劑“瓜子仁汁”。處方:瓜子仁3合(與水6合同研,絞取汁),當歸(切,焙)1兩(搗末),蛇蛻1條(燒灰,研)。功能主治:腸癰。壯熱惡寒,微汗氣急,少腹痛,小便澀,或大便如刀錐刺痛,或腹中已成膿。用法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