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茯苓戎鹽湯”。處方:茯苓半斤,白術2兩,戎鹽(彈丸大)1枚。功能主治:益腎健脾利濕。主小便不利。用法用量:本方方名,《本草綱目》引作“戎鹽湯”。各家論述:《沈注金匱要略》:夫濕熱壅于膀胱則為淋…
夜關門,中藥名。為豆科胡枝子屬植物鐵掃帚的全草或根,Lespedeza juncea(L.f.)Pers.var.sericea(Thunb.)Maxim.【Lsericea(Thunb.)Miq.;L.cuneata(Dum.Cours.)G, Don】。具有補腎澀精,健脾利濕,祛痰止…
中藥方劑“柴苓湯”。處方:白術 茯苓 澤瀉 柴胡 豬苓 黃芩。功能主治:解表清熱,健脾利濕。主身熱,煩渴,泄瀉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處方:柴胡2錢,黃芩1錢(炒),豬苓8分,澤瀉8分,茯苓1錢半,白術1錢,官桂3分…
中藥方劑“腸炎湯1號”。處方:蒼術炭9g,白術炭9g,姜厚樸6g,通草6g,蓮子9g,炒扁豆30g,炒山藥30g,茯苓12g,煨訶子12g,煨肉豆蔻6g,黨參9g,甘草3g。功能主治:健脾利濕,收澀止瀉。主虛寒型急性腸炎,大便頻…
中藥方劑“參苓白術散加減”。處方:黨參6克,白術6克,茯苓10克,淮山10克,澤瀉6克,苡仁15克,蒼耳子10克,黃芪6克,甘草3克。功能主治:補肺健脾利濕。主肺脾氣虛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,每日1劑,日服2次。
中藥方劑“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”。別名:苓桂術甘湯(《金匱要略》卷中)、桂苓甘術湯(《醫宗金鑒》卷五十四)。處方:茯苓12克 桂枝9克(去皮)白術6克 甘草(炙)6克。功能主治:溫化痰飲,健脾利濕。治中陽不足…
中藥方劑“葫蘆雙皮湯”。處方:葫蘆殼50克 冬瓜皮 西瓜皮各30克 紅棗10克。制法:將以上各味加水400克,煎至約150克,去渣即成。功能主治:健脾利濕,消腫。適用于慢性腎炎。用法用量:服湯,每日1劑,至浮腫消退為…
中藥方劑“黃耆赤昆湯”。處方:黃耆、昆布、赤小豆。功能主治:健脾利濕。主脾虛胎水之輕者。癥見腹部增大之快與妊月不符,胸悶氣喘,四肢浮腫,四肢無力,不思飲食,面色淡黃。
中藥方劑“加味四苓散”。處方:人參減半 白術(去蘆)赤茯苓(去皮)豬苓 澤瀉 香薷 石蓮肉 麥冬(去心)各等分。制法:上藥銼碎。功能主治:清心祛暑,健脾利濕。治心經伏暑,小便赤濁而有熱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,空…
中藥方劑“土茯苓豬骨湯”。處方:豬脊骨500克 土茯苓50~100克。制法:豬脊骨加水適量熬成3碗。去骨及浮油,入土茯苓,再煎至2碗即成。功能主治:健脾利濕,補陰益髓。適用于糖尿病。用法用量:分2次服完。每日1服。
中藥方劑“玄菟丹”。別名:茯菟丹(《仁齋直指》卷十七)、茯菟丸(《丹溪心法》卷三)。處方:菟絲子(酒浸通軟,乘濕研,焙干,取末)300克 五味子(酒浸,別為末)210克 白茯苓 干蓮肉各90克。制法:上藥為末,…
中藥方劑“蕁麻疹湯”。處方:蒼術5克,白術30克,茯苓15克,荊芥15克,丹皮15克,防風9克,白蒺藜12克,僵蟲10克,川芎9克,丹參15克,黃芩10克,龍骨15克。功能主治:健脾利濕,祛風止癢。主脾虛兼風。用法用量:…
中藥方劑“香薷飲”。處方:香薷10克 厚樸5克 白扁豆5克(或加白糖適量)。制法:將香薷、厚樸剪碎,白扁豆炒黃搗碎,放入保溫杯中,以沸水沖泡,蓋嚴溫浸1小時。功能主治:解表清暑,健脾利濕。適用于夏季感冒,夾…
中藥方劑“靈脾肉桂酒”。處方:仙靈脾100g 陳橘皮15g 黑豆皮30g 連皮大腹檳榔3枚 豉30g 肉桂30克 生姜3片 蔥白3根(切) 黃酒1000ml。炮制:1. 將上述藥材搗碎,裝入紗布袋內; 2. 懸掛于小壇內不觸壇底,煻灰火(…
中藥方劑“健脾利濕湯”。處方:黨參12克,白術6克,茯苓12克,豬苓9克,澤瀉9克,山藥9克,扁豆12克,肉豆蔻6克,熟地12克,麥冬9克,五味子4.5克,陳皮9克,通草3克,車前子12克,肉桂3克,葛根2.4克。功能主治:…
中藥方劑“健脾除溫湯”。處方:生薏米15~30克 生扁豆15~30克 山藥15~30克 芡實9~15克 枳殼9~15克 萆蘚9~15克 黃柏9~15克 白術9~15克 茯苓9~15克 大豆黃卷9~15克。功能主治:健脾利濕。治慢性濕疹滲出液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