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腸寧湯”。處方:當歸30克(酒洗)熟地30克(九蒸)人參9克 麥冬9克(去心)阿膠9克(蛤粉炒)山藥9克(炒)續斷6克 甘草3克,肉桂0.6克(去粗,研)。功能主治:主產后血虛,小腹疼痛,按之即止,惡露量…
中藥方劑“當歸六黃湯”。處方: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柏 黃芩 黃連各等分 黃耆加一倍。制法:上為粗末。功能主治:滋陰清熱,固表止汗。主盜汗,發熱面赤,口干唇燥,心煩尿赤,大便干結,舌紅脈數;亦治自汗。用法…
中藥方劑“當歸保命承氣湯”。處方:當歸1兩,大黃5錢,元明粉3錢,生甘草1錢5分,枳實3錢(炒),厚樸2錢(炒)。功能主治:結胸之證,大便干燥,脈沉弦有力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 如手按胸腹,痛而堅硬恙久者,此…
中藥方劑“阿膠養血湯”。處方:阿膠珠2錢,泡參3錢,干地黃3錢,麥冬2錢,女貞2錢,旱蓮草(炒)2錢,桑寄生5錢。功能主治:養血潤燥。主陰虛血燥,妊娠34月,有時頭暈目眩,心悸煩躁,腰酸腹脹,大便干燥,舌質紅…
中藥方劑“二號化毒丹”。處方:牛黃1.5g,輕粉3g。制法:先將牛黃研細,再加輕粉研細,以不見星為度,裝瓶密封。功能主治:清化解毒。主胎毒,胎(疒斂)瘡(嬰兒濕疹),頭面熱毒,癤腫,大便干秘者。用法用量:量兒…
中藥方劑“扶桑至寶丹”。別名:扶桑丸(《醫方集解》)、桑麻丸(《醫級》卷八)。處方:嫩桑葉數十斤(須擇家園中嫩而存樹者,采集后,用長流水洗,摘去其蒂,曬干)巨勝子。制法: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…
中藥方劑“黃連上清丸”。處方:黃連10g 桅子(姜制)80g 連翹80g 蔓荊子(炒)80g 防風40g 荊芥穗80g 白芷80g 黃芩80g 菊花160g 薄荷40g 酒大黃320g 黃柏(酒炒)40g 桔梗80g 川芎40g 石膏40g 旋覆花20g 甘草40g…
中藥方劑“金生丸”。處方:大黃60兩,連翹30兩,生石膏30兩,甘草9兩,枳實9兩,九菖蒲15兩,牛蒡子(炒)15兩,厚樸15兩,金銀花15兩,生地15兩,白芍15兩,黃芩15兩,生梔子15兩,天花粉15兩,麥冬15兩,菊花15…
中藥方劑“清肺抑火丸”。處方:黃芩140g 梔子80g 知母60g 浙貝母90g 黃柏40g 苦參60g 桔梗80g 前胡40g 天花粉80g 大黃120g。性狀:為淡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,或為棕褐色的大蜜丸;氣微,味苦。炮制:上十味,粉碎成…
中藥方劑“人乳粥”。處方:健康哺乳期婦女乳汁若干 粳米50克 酥油3克。制法:先煮粳米粥,臨熟去湯下乳,再煮片刻,加酥油調勻即可。功能主治:補虛養血,潤肺通暢。治虛人便秘,癥見身體羸瘦、面色少華、大便干燥…
中藥方劑“啟膈散”。處方:沙參9克 丹參9克 茯苓3克 川貝母(去心)4.5克 郁金1.5克 砂仁殼1.2克 荷葉蒂2個 杵頭糠1.5克。功能主治:潤燥解郁,化痰降逆。治噎膈。咽下梗塞,食入即吐,或朝食暮吐,胃脘脹痛,舌絳…
中藥方劑“天王補心丸”。處方:丹參25g 當歸50g 石菖蒲25g 黨參25g 茯苓25g 五味子50g 麥冬50g 天冬50g 地黃200g 玄參25g 遠志(制)25g 酸棗仁(炒)50g 柏子仁50g 桔梗25g 甘草25g 朱砂10g。性狀:本品為棕黑色…
中藥方劑“雙解散”。處方:益元散210克 防風通圣散210克。制法:上藥一處相和入拌勻。功能主治:疏風解表,通便瀉熱。治風寒暑濕、饑飽勞疫、內外諸邪所致惡寒發熱。或小兒生瘡疹,透發不快,有汗或無汗,大便干結…
中藥方劑“小兒化食丸”。處方:六神曲(炒焦)100g 山楂(炒焦)100g 麥芽(炒焦)100g 檳榔(炒焦)100g 莪術(醋制)50g 三棱(制)50g 牽牛子(炒焦)200g 大黃100g。性狀:為棕褐色的大蜜丸;味微苦。炮制:以…
中藥方劑“小兒熱速清口服液”。處方:柴胡、黃芩、板藍根、葛根、金銀花、水牛角、連翹、大黃。性狀:為紅棕色澄清液體;氣香、味甜、微苦。炮制:以上八味,將柴胡、金銀花、連翹提取揮發油,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…
中藥方劑“小米棗仁粥”。處方:小米100克 棗仁末15克 蜂蜜30克。制法:小米煮粥,候熟,入棗仁末,攪勻。功能主治:補脾潤燥,寧心安神。治納食不香、夜寐不寧、大便干燥。用法用量:食用時,加蜂蜜,日服2次。
中藥方劑“止消潤燥湯”。處方:升麻4.5克 杏仁 桃仁 麻仁 當歸身 荊芥 知母 黃柏 石膏各3克 熟地黃6克 柴胡2.1克 甘草1.5克 川椒 細辛各0.3克 紅花0.75克。功能主治:治消渴便干,陰頭短,舌白燥,口唇裂,眼澀而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