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理論認為,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人體的外部,特別是面部、舌體等與臟腑的關系最密切,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到全身,而體內的氣血、臟腑、經絡等的病理變化,必然會在其體表相應的部位反映出來。因此,觀察神、色、形、態的變化,不僅可以了解人體的整體情況,而且可作為分析氣血、臟腑等生理病理狀況的依據之一。
唇紅潤濕燥適度,腸胃健康。
唇青紫中醫稱為“紫紺”,這是機體缺氧或藥物中毒的征象。常伴有面色暗紅或淡青,胸悶不舒或時有心慌氣短等癥狀。
唇皸裂指口唇出現裂隙或裂溝,古稱“唇燥裂”,是維生素B2缺乏及陰虛火旺的癥狀。
上唇干枯為大腸病變,伴有口臭口疹、耳鼻不通等癥狀。
唇色泛白為血虛的特征,血液循環弱,冬天四肢冰冷發紫,若營養不良,起居無常,容易導致貧血。
唇蒼白為大腸虛寒,有腹瀉、脹氣、腹絞痛、冷熱交加等癥狀間或出現。
下唇蒼白為胃虛寒,會出現上吐下瀉、胃部發冷、胃陣痛等癥狀。
下唇絳紅色為胃熱,并見胃痛、腹脹等癥狀。
唇內紅赤肝火旺,易脾氣急躁。
唇內黃色有肝炎跡象,肝膽一定不佳。
唇色火紅發燒,心火旺,呼吸道有炎癥。
唇色暗黑而濁者消化系統功能失調,時見便秘、腹瀉、頭痛、失眠、食欲不振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