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經別與正經不同之處,主要表現在其循行上具有“離、合、出、入”的特點。每一條經別都是從其所屬的正經分出,稱作“離”(別),進入胸腹腔稱“入”,于頭頸部出來稱“出”,又與表里經脈相合稱“合”。手足三陰三陽共組成六對,稱“六合”。
足太陽~足少陰(一合),足太陽經別,別入:于胭中,其一道行至尻下五寸處,別行入于肛門。別行:屬于膀胱,散于腎,當心入散,系舌本。出合:從膂上出于項。合于:足太陽。
足少陰經別,別入:胭中。別行:別出一脈與足太陽相合上行至腎,當十四椎處,從而聯屬帶脈;其直行者,從腎上行系于舌本。出合:復出于項。合于:足太陽。
足少陽~足厥陰(二合),足少陽經別,別入:上行繞髀,至毛際與足厥陰經脈相合,別者入季脅之間。別行:循胸里,屬膽本腑,散行至肝,上貫人心,上行挾咽。出合:出于頤頷,散布于面,系目系,合眼外角。合于:足少陽經。
足厥陰經別,別入:自足背別行,上至毛際。別行:與足少陽別行的正經相合上行。合于:足少陽經。
足陽明~足太陰(三合),足陽明經別,別入:上行至髀,深入腹里。別行:屬于胃腑,散行至脾,上通于心,上循咽。出合:出于口,上行鼻柱的上部及眼眶的下方,還系目系。合于:足陽明經。
足太陰經別,別入:別上至髀。別行:與足陽明別行正經相合上行,絡于咽,貫舌本。合于:足陽明經。
手太陽~手少陰(四合),手太陽經別,別入:別人肩解,入于腋下。別行:走心,系小腸。合于:手太陽經。
手少陰經別,別入:人于淵腋兩筋之間。別行:屬于心,上走喉嚨。出合:出于面,合目內眥。合于:手太陽經。
手少陽~手厥陰(五合),手少陽經別。別入:別于巔頂,入于缺盆。別行:下走三焦,散于胸中。合于:手少陽經。
手厥陰經別,別入:別于腋下三寸天池穴處。別行:入于胸中,聯屬三焦。出合:沿喉嚨,出耳后,完骨下。合于:手少陽經。
手陽明~手太陰(六合),手陽明經別,別入:從手上行,循胸前膺乳之間,別于肩盂穴處,行入于天柱骨。別行:經缺盆下入大腸,又上行聯屬于肺,再向上沿咽喉。出合:出缺盆。合于:手陽明經。
手太陰經別,別入:別出入于淵腋,行手少陰經之前。別行:入走于肺,散行至大腸:出合:上出缺盆,循喉嚨。合于:手陽明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