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
散瘀止血,寧心安神,解毒。
主治
用于吐血,咯血,牙齦出血,便血,尿血,崩漏,血小板減少性紫斑,外傷出血,心悸,煩躁失眠;外用治跌打損傷,外傷出血,燒燙傷,瘡癤癰腫痛等癥。
用法用量
煎服,9~30g,或鮮品30~60g絞汁服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研末撒敷。
注意事項
脾胃虛寒者忌服。
相關論述
1、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安神補血,止血化瘀。
2、《山西中草藥》:止血散瘀,消腫止痛。
臨床應用
相關配伍
1、治吐血,咳血,鼻衄,牙齦出血,內傷出血:鮮土三七二至三兩。水煎或搗汁服,連服數日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2、治尿血:景天三七五錢。加紅糖引,水煎服。(《山西中草藥》)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春秋采挖根部,洗凈曬干。全草隨用隨采,或秋季采集曬干。
炮制方法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搶水洗凈,潤軟,切成小段,干燥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
干燥全草,莖呈青綠色,易折斷,中間空心,葉皺縮,上、下面均灰綠色,但大多已脫落。氣無,味微澀。亦有帶根者。以色綠、身干、無雜質者為佳。
飲片性狀
為不規則的小段。根莖、莖、葉、花混合。根莖表面暗棕色。莖圓柱形,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,中空、質脆。葉皺縮,灰綠色或棕褐色,邊緣上部有鋸齒。花小,黃色。氣微,味微酸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
景天科景天屬植物景天三七。
形態特征
多年生肉質草本,高可達80cm,全體無毛,冬季無葉。根狀莖粗厚,近木質化。莖自根狀莖發出,不簇生,直立,粗壯,有時上部分枝。單葉互生或近對生,無柄;葉片廣卵形至窄倒披針形,長5-7.5cm,先端鈍或稍尖,基部窄,邊緣具細齒或近全緣,光滑或約帶乳頭狀粗糙。夏秋間開黃花,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,花無梗;萼片長短不一,長為花瓣之半,條形至披針形;花瓣長圓狀披針形;心皮基部稍相連。蓇葖果成星芒狀排列,黃色至紅色。種子平滑,邊緣具窄翼,頂端較寬。
分布區域
分布于東北、西北、華東、河北、湖北及四川等地。
道地產區
東北、西北、華東、河北、湖北及四川等地。
生長環境
生于山間巖石上或較陰濕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