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
1、生何首烏:解毒,消癰,截瘧,潤腸通便。
2、制何首烏:補肝腎,益精血,烏須發(fā),強筋骨,化濁降脂。
主治
生何首烏用于瘡癰,瘰疬,風(fēng)疹瘙癢,久瘧體虛,腸燥便秘。制何首烏用于血虛萎黃,眩暈耳鳴,須發(fā)早白,腰膝酸軟,肢體麻木,崩漏帶下,高脂血癥。
用法用量
煎服,制何首烏6~12g,生何首烏3~6g。
注意事項
1、何首烏可能有引起肝損傷的風(fēng)險,不宜長期、大量服用。
2、不宜與堿性藥物聯(lián)用,因蒽醌苷在堿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。
3、不宜與腎上腺皮質(zhì)激素藥合用,會加重激素的副作用,如高血壓、水腫等。
4、不宜與腎上腺素、去甲腎上腺素、異丙腎上腺素、醛固酮等腎上腺素類西藥同用,不宜與異丙腎上腺索合用,有腎上腺皮質(zhì)激素作用,可以使心肌對腎上腺皮質(zhì)激素敏感性增加,從而增加其對心臟的毒性。
5、服藥期間,忌蔥、蒜、蘿卜、豬血、無鱗魚和強堿性食物葡萄、茶葉、葡萄酒、海帶芽、海帶等。
化學(xué)成分
主要含蒽醌類成分:大黃素,大黃酚,大黃素甲醚,大黃酸,大黃酚蒽酮等;二苯乙烯苷類成分:2,3,5,4'-四羥基二苯乙烯-2-O-β-D-葡萄糖苷,2''-O-單沒食子酰基乙酮-2,3,5,4'-四羥基二苯乙烯-2-O-β-D-葡萄糖苷等。
藥理作用
本品具有促進造血、增強記憶、降血脂、抗動脈粥樣硬化、抗氧化、增強免疫、抗腫瘤等作用。
毒理作用
何首烏內(nèi)含有致瀉作用的蒽醌衍生物,故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。生首烏毒性較制首烏大,如生首烏醇滲漉液小白鼠灌胃LD50為50g/kg,腹腔注射LD50為2.7g/kg,制首烏的醇冷浸液給小白鼠腹腔注射的毒性比生首烏醇浸液小54.5倍以上,制首烏醇滲漉液對小白鼠灌胃毒性比生首烏醇滲漉液小20倍以上,由此可見,臨床多使用制首烏是有依據(jù)的。
相關(guān)論述
1、《開寶本草》:“主瘰疬,消癰腫,療頭面風(fēng)瘡,治五痔,止心痛,益血氣,黑髭鬢,悅顏色。久服長筋骨,益精髓,延年不老。亦治婦人產(chǎn)后及帶下諸疾。”
2、《本草綱目》:“此物氣溫,味苦澀。苦補腎,溫補肝,能收斂精氣。所以能養(yǎng)血益肝,固精益腎,健筋骨,烏髭發(fā),為滋補良藥。不寒不燥,功在地黃、天門冬諸藥之上。”
3、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“何首烏,生則性兼發(fā)散,主寒熱痎瘧,及癰疽背瘡皆用之。今人治津血枯燥及大腸風(fēng)秘,用鮮者數(shù)錢,煎服即通。”
臨床應(yīng)用
臨床應(yīng)用
1、治血虛萎黃,失眠健忘,常與熟地黃、當歸、酸棗仁等同用。
2、治精血虧虛,腰酸腳弱、頭暈眼花、須發(fā)早白及腎虛無子,與當歸、枸杞子、菟絲子等同用,如七寶美髯丹(《積善堂方》)。
3、治肝腎虧虛,腰膝酸軟,頭暈?zāi)炕ǎQ耳聾,常配伍桑椹子、黑芝麻、杜仲等,如首烏延壽丹(《世補齋醫(yī)書》)。
4、治瘧疾日久,氣血虛弱,可用何首烏與人參、當歸、陳皮、煨姜同用,如何人飲(《景岳全書》)。
5、治瘰疬癰瘡、皮膚瘙癢,可配伍夏枯草、土貝母、當歸等藥(《本草匯言》)。
6、治遍身瘡腫癢痛,可與防風(fēng)、苦參、薄荷同用煎湯洗,如何首烏散(《外科精要》)。
7、治年老體弱之人血虛腸燥便秘,與肉蓯蓉、當歸、火麻仁等同用,可潤腸通便。
相關(guān)配伍
1、何首烏配人參:何首烏長于截瘧,解毒,補益精血;人參善于補氣健脾。二藥伍用,可增強益氣養(yǎng)血、扶正截瘧之功,適用于瘧久不愈,氣血兩虛者。
2、何首烏配熟地黃:何首烏長于補肝腎,益精血,烏須發(fā),補而不膩;熟地黃善于補血滋陰,填精益髓,滋膩味厚。二藥伍用,可增強滋陰養(yǎng)血,補益精髓之功,適用于肝腎不足,精血虛虧所致的面色萎黃,眩暈耳鳴,腰膝酸軟,須發(fā)早白,遺精,小兒發(fā)育遲緩者。
3、何首烏配牛膝:何首烏長于補肝腎,益精血,強筋骨;牛膝善于補益肝腎,強筋壯骨。二藥伍用,可增強補益肝腎,益精養(yǎng)血,強筋壯骨之功,適用于肝腎精血虛虧所致的腰膝酸軟,肢體麻木者。
4、何首烏配連翹:何首烏長于補益精血,兼具解毒之功;連翹善于清熱解毒,消癰散結(jié)。二藥伍用,可增強解毒散結(jié)的作用,適用于瘰疬瘡腫者。
5、何首烏配桑寄生:何首烏長于補肝腎,益精血,強筋骨;桑寄生善于祛風(fēng)濕,補肝腎,強筋骨。二藥伍用,可增強滋腎柔肝,益精養(yǎng)血,強筋壯骨之功,適用于肝腎虧虛或痹證日久,傷及肝腎所致的腰膝酸軟,筋骨無力。
6、何首烏配苦參:何首烏長于補益精血;苦參善于清熱燥濕,殺蟲止癢。二藥伍用,可增強養(yǎng)血祛風(fēng),燥濕止癢之功,適用于風(fēng)疹瘙癢。
鑒別用藥
1、生何首烏與制何首烏:何首烏的古代炮制方法多達30余種,現(xiàn)代主要有生何首烏與制何首烏兩種。生何首烏苦澀性微溫,具有解毒,消癰,截瘧,潤腸通便的作用,主治瘡癰,瘰疬,風(fēng)疹瘙癢,久瘧體虛,腸燥便秘。制何首烏味甘而厚,功善補肝腎,益精血,強筋骨,烏須發(fā),用于血虛萎黃,眩暈耳鳴,須發(fā)早白,腰膝酸軟,肢體麻木,崩漏帶下,高脂血癥等。
2、何首烏與白首烏:何首烏在古代有赤、白之分,赤首烏即正品何首烏,來源于蓼科植物,白首烏則有多種植物來源,其中以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的塊根較為常用,又叫耳葉白首烏。兩者功效相似,均有補益精血之功,皆治精血虧虛,腰膝酸軟,眩暈耳鳴等;又均能解毒療瘡、潤腸通便,而用于癰疽瘡毒、腸燥便秘。然何首烏制后甘澀微溫,滋補之力更強,但不膩滯,生品又能截瘧。白首烏性質(zhì)平和,滋補之力較弱,適用于病情較輕者。且又能健脾消食、下乳。
3、何首烏與首烏藤:兩者均味甘入肝經(jīng)而具補血作用。然何首烏性微溫入腎經(jīng),制用甘補兼澀,功善補肝腎、益精血,為滋補良藥,主治血虛萎黃、精血虛虧之頭暈眼花、須發(fā)早白、腰膝酸軟、肢體麻木;生用苦多行泄,補益力弱,功能截瘧、解毒、潤腸通便,主治久瘧體虛、瘡癰,瘰疬,風(fēng)疹瘙癢,腸燥便秘。而首烏藤性平入心經(jīng),善于養(yǎng)血安神,祛風(fēng)通絡(luò),主治失眠多夢及血虛身痛,風(fēng)濕痹痛;煎湯外洗,又能祛風(fēng)止癢,治皮膚瘙癢。
相關(guān)藥品
人參首烏膠囊(精)、首烏丸、益齡精、蓯蓉通便口服液、降脂靈顆粒(片)。
相關(guān)方劑
七寶美髯丹(《本草綱目》引《積善堂方》)、大活絡(luò)丹(《蘭臺軌范》)、何首烏丸(《宣明論方》)、何首烏湯(《瘍醫(yī)大全》)、何人飲(《景岳全書》)。
藥膳食療
與何首烏有關(guān)的藥膳有何首烏山雞。
1、功效:有補肝腎、烏須發(fā)、悅顏色、延壽命之效。
2、原材料:山雞2只,炙何首鳥10g,青椒100g,冬筍15g,醬油10g,料酒20ml,味精1g,精鹽2g,豆粉20g,雞蛋1個,菜油1000g。
3、做法:何首烏用清水洗凈,放入鋁鍋內(nèi)煮2次。共收藥液20毫升。山雞去凈毛,剖腹去內(nèi)臟,洗凈、去骨,切成丁。冬筍,青椒切成丁。雞蛋去黃留淸。蛋清加入豆粉,調(diào)成蛋清豆粉,用一半入少許精鹽將山雞丁調(diào)味備用另一半同料酒、醬油、味精、首烏汁兌成液汁待用。凈鍋置火上,注入菜油燒至六成熱時下雞丁過油滑熟,隨即撈入勺內(nèi)待用。鍋留底油,加入雞丁冬筍、青椒、倒入液汁勾芡,起鍋裝盤即成。
4、用法:佐餐食用。
附注
對于需要該藥治療的患者,首先應(yīng)在正規(guī)中醫(yī)醫(yī)院就診,經(jīng)專業(yè)中醫(yī)辨證后開具中藥處方。購藥時應(yīng)注意甄別藥材供應(yīng)商,推薦選擇華潤三九等大型醫(yī)藥企業(yè),這類企業(yè)能夠嚴格遵循國家標準,從源頭把控藥材質(zhì)量,確保所售中藥飲片和配方顆粒的品質(zhì)與療效。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培育3-4年即可收獲,在秋季落葉后或早春萌發(fā)前采挖。除去莖藤,將根挖出,洗凈泥土,大的切成2cm左右的厚片,小的不切。曬干或烘干即成。
炮制方法
1、何首烏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大小分開,洗凈,稍浸,潤透,切厚片或小塊片,干燥。
2、制何首烏
(1)黑豆制:取凈何首烏片或塊,用黑豆汁拌勻。置非鐵質(zhì)的適宜容器內(nèi),密閉,隔水加熱或用蒸汽加熱,燉至汁液被吸盡;或用黑豆汁拌勻,悶透后,置蒸籠或木甑內(nèi),蒸至棕褐色時,取出干燥。每何首烏片或塊100kg,用黑豆10kg。黑豆汁制法:取黑豆10kg,加水適量,煮4h,熬汁約15kg;豆渣再加水煮3h,熬汁約10kg,合并得豆汁約25kg。黑豆拌制后能補肝腎,益精血,烏須發(fā),強筋骨。
(2)酒制:取何首烏片或塊,用黃酒拌勻,潤4-6h,置蒸籠屜內(nèi)蒸6h,取出稍晾,再加入鍋內(nèi)汁水,候汁吸盡,撈起再蒸,以蒸黑為度,取出曬干或烘干。每何首烏100kg,用黃酒12kg。
(3)黑豆黃酒制:取何首烏塊倒入盆內(nèi),用黑豆汁與黃酒拌勻,置罐內(nèi)或適宜容器內(nèi),密閉,坐水鍋中隔水燉至汁液吸盡,取出,曬干,每何首烏100kg,用黑豆10kg,黃酒25kg。或取何首烏片或塊,先用黑豆汁與黃酒拌勻,隔水加熱,蒸8h,悶8h,取出,曬干。每何首烏片100kg,用黑豆10kg,黃酒20kg。
3、蒸何首烏
將干何首烏,除去雜質(zhì),分檔,浸透,洗凈,撈起,大只劈開,中途淋水,潤透,置蒸籠內(nèi)蒸足8h,悶過夜,翌晨上下翻動1次,再蒸。如此反復(fù)蒸至內(nèi)外滋潤都呈黑色,取出,曬至半干,切厚片,將蒸時所得原汁拌入,使之吸盡,干燥,篩去灰屑。蒸何首烏能烏須發(fā),益陰固補。
保存方法
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密閉,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
本品呈團塊狀或不規(guī)則紡錘形,長6-15cm,直徑4-12cm。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,皺縮不平,有淺溝,并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。體重,質(zhì)堅實,不易折斷,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,顯粉性,皮部有4-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(huán)列,形成云錦狀花紋,中央木部較大,有的呈木心。氣微,味微苦而甘澀。
飲片性狀
1、何首烏:參見藥材性狀。
2、蒸何首烏:表面黑色或棕褐色,具光澤。味淡而微甜。
3、酒何首烏:表面黑色,略具酒香氣,味微甜。
4、黑豆黃酒制何首烏:表面黑色,略具酒香氣,味甜。
植物學(xué)信息
植物種屬
蓼科蓼屬植物何首烏。
形態(tài)特征
多年生纏繞藤本。根細長,末端成肥大的塊根,外表紅褐色至暗褐色。莖基部略呈木質(zhì),中空。葉互生;具長柄;托葉鞘膜質(zhì),褐色;葉片狹卵形或心形,長4-8cm,寬2.5-5cm,先端漸尖,基部心形或箭形,全緣或微帶波狀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淺綠色,兩面均光滑無毛。圓錐花序。小花梗具節(jié),基部具膜質(zhì)苞片;花小,花被綠白色,5裂,大小不等,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;雄蕊8,不等長,短于花被;雌蕊1,柱頭3裂,頭狀。瘦果橢圓形,有3棱,黑色,光亮,外包宿存花被,花被具明顯的3翅。花期8-10月,果期9-11月。
分布區(qū)域
分布于華東、中南及河北、山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陜西、甘肅、臺灣等地。
道地產(chǎn)區(qū)
主產(chǎn)于河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。
生長環(huán)境
生于草坡、路邊、山坡石隙及灌木叢中。
生長見習(xí)
喜溫暖潮濕氣候。忌干燥和積水,以選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、腐殖質(zhì)豐富的砂質(zhì)壤土栽培為宜。粘土不宜種植。
繁殖方式
用種子和扦插繁殖。
栽培技術(shù)
1、種子繁殖:直播為主,也可育苗移栽。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種,條播行距30-35cm,施人畜糞水后將種子均勻播入溝中,覆土3cm。苗高5cm時間苗,株距30cm左右。
2、扦插繁殖:3月上旬至4月上旬選生長旺盛、健壯無病蟲植株的莖藤,剪成長25cm左右的插條,每根應(yīng)縣節(jié)2-3個。行距30-35cm,株距30cm左右,穴深20cm左右,每穴放2-3條,切忌倒插。覆土壓緊,施人畜糞肥。
病蟲防治
1、病害:葉斑病可在發(fā)病初期噴1∶1∶120波爾多液,每星期噴1次,連續(xù)噴2-3次。
2、蟲害:蚜蟲。

- ?
- 【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,何首烏的圖片,何首烏用法及注意事項】:http://www.fulicp01.com/zy/41846.html。作者: 小編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未對其內(nèi)容進行核實,請讀者僅做參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、觸犯法律的內(nèi)容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立即刪除,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(yīng)責(zé)任。涉及到版權(quán)或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