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角楓根 來源
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或瓜木的根、須根或根皮。全年可采,挖取支根或須根,洗凈,曬干。八角楓根 產地分布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地或疏林中。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或疏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、及陜西、甘肅、臺灣、四川、貴州、西藏等地。分布于華東、西南、及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北等地
八角楓根 功效與作用
祛風,通絡,散瘀,鎮痛,并有及松弛肌肉作用。治風濕疼痛,麻木癱瘓,心力衰竭,勞傷腰痛,跌打損傷。
①《本草從新》:治麻痹風毒,打撲瘀血停積。
②《草木便方》:散風。治濕滯腰膝筋骨中及痰結瘀凝,腹脹滿,跌撲血積。
③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腰痛,去風濕麻木,止吐血,兼治瘧疾,筋骨疼痛,跌打損傷。
④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外洗虛寒浮腫。
八角楓根 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須根0.5~1錢,根1~2錢(本品有毒,劑量必須嚴格控制,應從小劑量開始,至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軟弱無力、疲倦感覺為度);或浸酒。外用:煎水洗。
八角楓根 性味
味辛、苦、性微溫、小毒八角楓根 歸經
歸肝;腎;心經八角楓根 藥物形態
①八角楓(《簡易草藥》),又名:八角金盤(《本草從新》),木八角(《綱目拾遺》),五角楓(《簡易草藥》),勾兒茶、二珠葫蘆、包子樹、水芒樹、華瓜木、八角王。
落葉小喬木或灌木,高4~5米,有時可達15米。樹皮平滑,灰褐色。單葉互生,形狀不一,常卵形至圓形,長8~20厘米,寬5~12厘米,先端長尖,全緣或有2~3裂,裂片大小不一,基部偏斜,幼時兩面均有毛,后僅脈腋處有叢毛和沿葉脈有短柔毛;主脈4~6條。聚傘花序腋生,具小花8~30余朵;苞片1,線形;萼鐘狀,有纖毛,萼齒6~8;花瓣與萼齒同數,白色,線形,反卷,長約12毫米;雄蕊6~8;雌蕊1,子房下位,2室,花柱細圓筒形,有稀細毛,柱頭3裂。核果黑色,卵形,長6~7毫米。花期6~7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于山野或林中。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。
②瓜木
形態與上種相似,葉近圓形,長7~17厘米,寬6~14厘米,常3~6裂,稀7裂,先端漸尖,基部邁心形或寬楔形,幼時兩面均有柔毛;后僅下面葉脈及葉腋有柔毛;主脈常3~5條。花1~7朵組成腋生的聚傘花序,花萼6~7裂,花瓣白色或黃白色,芳香,線形,長2.5~3.6厘米;核果卵形,長9~15毫米。
分布于長江流域及遼寧、山西、河南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八角楓根 性狀鑒別
性狀鑒別 本品細奶呈圓柱形,略成波狀彎曲,知短一一,長者可至1m以上,直徑2-8mm,有分枝及眾多纖細須狀根或其殘基。表面灰黃色至棕黃色,栓皮縱裂,有時剝離。質堅脆,折煌面不平坦,黃白色,粉性。氣微,味淡。
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:木栓層為10余列木栓細胞,皮層窄小,有時有石細胞。韌皮部外言為伴有纖維的石細胞。韌皮部外方國伴有纖維的石細胞群,石細胞橢圓形,類圓形;纖維類多角形,壁極厚,層紋明顯,胞腔圓點狀。韌皮部有單個纖維或上群纖維束。形成層成環,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列或3-5個成群,初生木質部3-4原型,木射線寬2-數列細胞,細胞內有直徑25-30μm的草酸鈣方晶。本品薄壁細胞多含淀粉粒,有的含草酸鈣簇晶,以韌皮射線為多。
八角楓根 鑒別方法
(1)取本品粗粉5g,加1%鹽酸約30ml,水浴上加熱20分鐘,濾過。取濾液3ml,分置于2支試管中,一管中加碘化鉍鉀試液2-3滴,即有橙紅色沉淀發生;另一管加硅鎢酸試液2-3滴,即產生乳白色沉淀。(檢查生物堿)(2)取上述濾液2ml,用1%氫氧化鈉深圳特區調節Ph至9-10,以氯仿2ml提取,吸取氯仿液1ml,置蒸發皿中加2,4-二硝基氯苯結晶少量,自然揮干后,加氫氧化鉀已醇液3-4滴,即顯紫色,并書刊號消失。(檢查吡啶環)(3)薄層色譜 取八角楓根粉末5g,以0.5%氫氧化鈉調節Ph至8-9,加氯仿50ml回流30min,濃縮氯仿液至干,殘渣用1%鹽酸溶解,蒸干,再加氯仿約5ml供點樣用。以鹽酸八角楓堿為對照。點于硅膠G板上,以氯記-甲醇(1:1)為展開劑。展距8cm。用改良碘化餓鉀試液顯色。樣品與對照品在相對應位置處顯橙紅色斑點。
八角楓根 栽培技術
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以土層深厚、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。
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。種子繁殖:長江以南于2-3月播種,黃河以北在4-5月播種,按行距30cm開淺溝條播,第1hm2用種量75-90kg,播后覆土1cm或用草木灰覆蓋,出苗后逐次間苗,保持株距7-10cm。當苗高80-90cm時,可出圃移栽,于冬季落葉后或春季萌發前起苗,帶土定植,行株距2.5m×2m。分株繁殖:在冬季或春季挖取老樹的分蘗苗栽種。
田間管理 移栽后,應結合中耕除草,施廄肥和化學肥料。冬了剪去下垂枝和過密枝條。
八角楓根 毒性
八角楓總堿對兔的最小致死量與最小肌松量分別為5.65及2.47mg/kg,兩者之比為2.28:1,琥珀酰膽堿則為1.5:1。本品肌松強度雖較后者弱,但安全范圍較廣。麻醉兔或狗靜脈注射八角楓總堿,則可使呼吸短暫興奮,加大劑量則呼吸停止,在呼吸興奮時,兔血壓下降,狗血壓上升,如進行人工呼吸,則引起呼吸停止的劑量對血壓及心跳影響不大。貓靜脈注射酸性酒精提取液0.1g/kg,血壓明顯下降,致死量約為4g/kg,中等劑量可引起血尿、腎上腺出血及肌肉震顫等。大劑量可使唾液分泌增加,故與乙醚合用時必須注意。民間傳說認為萊菔子可解救八角楓中毒,但在動物試驗中,萊菔子、阿托品、尼可剎米、回蘇靈及新斯的明均不能解救八角楓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,此時必須用人工呼吸解救之。兔每天靜脈注射八角楓總堿1.9mg/ kg或口服須根煎劑10 g/kg,共15日,對體重、心電圖無明顯影響,白細胞似有升高;口服組磺溴酞鈉潴留率似有升高;酚磺酞排泄量無明顯影響。病理解剖靜脈注射組腎臟有輕度灶性炎癥,余無特殊發現。同屬植物印度八角楓(Alangiumlamarckii)的根、莖皮中,含八角楓堿(Alangine)有擬副交感樣作用八角楓根 臨床應用
①用作肌肉松弛劑
根據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,八角楓具有明顯的橫紋肌松弛作用和一定的鎮痛作用。在使用針麻及中草藥麻醉的外科手術中,如肌肉松弛不夠滿意,可加用八角楓,使肌肉松弛比較滿意,手術得以順利進行。對于閉鎖性骨折整復、小兒疝修補術及其它體表手術等較簡單的手術,亦可單獨用八角楓作為鎮痛麻醉劑,但其鎮痛似不夠完全。八角楓曾應用于腹部外科、骨科、小兒外科、婦產科、泌尿外科等手術共900例,肌肉松弛的成功率為97.9%。其中病員年齡最大的63歲,最小的僅16天。用法:㈠口服法:用八角楓須根3~6錢,加水至150毫升,煎煮20~30分鐘后,于術前半小時口服.主要用于小手術,手術時皮膚切口加小量局麻。㈡肌肉注射法:八角楓注射劑(粗制品)按0.4~0.5克/公斤體重(生藥量)在術前20~30分鐘肌肉注射。㈢靜脈滴注法:八角楓注射劑(每毫升含總生物堿5毫克),按0.8~1.O毫克/公斤體重,最大量不超過1.2毫克/公斤體重,在術前5~10分鐘行靜脈滴注,于6~10分鐘內滴完,8~5分鐘后產生肌肉松弛作用。
八角楓根 相關論述
1.《本草從新》:八角金盤,其氣猛悍,能開通壅塞,痛淋('淋'一作'麻')立止,虛人慎之。樹高二、三尺,葉如臭梧桐而八角,秋開白花細簇。治麻痹風毒,打撲瘀血停積。
2.《草木便方》:散風。治濕滯腰膝筋骨中及痰結瘀凝,腹脹滿,跌撲血積。
3.《綱目拾遺》:木八角,木高二、三尺,葉如木芙蓉,八角有芒,其葉近蒂處有紅色者佳。八角金盤有草木二種,木本者,其葉尖角仰起,如盤之狀,葉背色黃,故曰金盤。草本者,葉尖角不仰,葉背不黃,微有分別。此藥性熱力猛,有毒,咀之味麻,雖壯實人亦宜少用,眼藥后,忌魚腥、豬、羊、牛、馬等肉,犯之令人癲狂,惟白萊菔可解,入藥用近根皮,酒煎服,取汗即愈。力弱者,發戰作吐,病亦愈。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腰痛,去風濕麻木,止吐血,兼治瘧疾,筋骨疼痛,跌打損傷。
4.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外洗虛寒浮腫。
5.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八角楓,根名白金條,須根名白龍須。白龍須每次不能超過一錢,白金條每次不能超過二錢。如多用中毒,用蘿卜子(二兩)煎水服能解。
八角楓根 注意事項
孕婦、小兒及年老體弱的病人均不宜服用。服此藥后應忌魚。本藥有劇毒和麻痹作用,服藥后,出現麻痹萎軟,孕婦忌服。
八角楓根 備注
上述植物的葉(八角楓葉)、花(八角楓花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八角楓根 出處
《簡易草藥》八角楓根 藥方
1.治風濕麻木:白金條,男用二錢五分,女用一錢五分。泡酒六兩。每次服藥酒五錢。
2.治風濕麻木癱瘓:一.白金條二錢,紅活麻三錢,巖白菜一兩。燉肉吃。二.白龍須一錢,野青菜四錢,豬肉半斤。將藥切碎燉肉,一次服完。(服后十二小時內麻木出汗,手腳無力。)
3.治鶴膝風:白金條節五錢,松節三錢,紅、白牛膝各三錢。切細,加燒酒一斤浸泡。每服藥酒五錢,常服。
4.治勞傷腰痛:白金條二錢,牛膝(醋炒)一兩,生杜仲一兩。酒水各六兩,煎服。
5.治半身不遂:白金條一錢五分。蒸雞吃。(1.方以下出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
6.治跌打損傷:八角楓干根二錢,算盤子根皮五錢,刺五加一兩。泡酒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7.治鼻出血:白金條二錢。水煎服。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
八角楓根 治療疾病
痹痛 除濕 跌打 跌打損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