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五加 來源
本品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(Rupr. et Maxim.) Harms 的干燥、根及根莖或莖。春、秋二季采收,洗凈,干燥。刺五加 產(chǎn)地分布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-2000m的落葉闊葉林、針闊混交林的林下或林緣。
資源分布:發(fā)布于東北及河北、山西等地。
刺五加 功效與作用
補腎強腰;益氣安神;活血通絡。主腎虛體弱;腰膝酸軟;小兒行遲;脾虛乏力;氣虛浮腫;食欲不振;失眠多夢;健忘;胸痹疼痛;風寒濕痹;跌打腫痛
刺五加 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;或入丸、散;泡酒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;或鮮品搗敷。
刺五加 性味
味微苦、辛、性溫刺五加 歸經(jīng)
歸脾;腎;心經(jīng)刺五加 藥物形態(tài)
落葉灌木,高達2m。莖通常密生細長倒刺。掌狀復葉,互生;吉柄長3.5-12cm,有細刺或無刺;小葉5,稀4或3,小葉柄長0.5-2cm,被褐色毛;葉片橢圓狀倒卵形至長圓形,長7-13cm,寬2-6cm,先端漸尖或突尖,基部楔形,上面暗綠以,下面淡綠以,沿脈上密生淡褐色毛,邊緣具重鋸齒或鋸齒。傘形花序頂生,單個或2-4聚一成稀疏的圓錐花序,總花梗長達8cm;花梗1-2cm;萼筒綠色,與子房合生,萼齒5;花瓣5,卵形,黃色帶紫;雄蕊5;子房5室。花柱細柱狀。核果漿果狀,紫黑色,近球形,花柱宿存。種子4-6,扁平,新月形。花期6-7月,果期7-9月。
刺五加 性狀鑒別
性狀鑒別 根莖呈結(jié)節(jié)狀不規(guī)則圓柱形,直徑1.4-4.2cm,有分枝;表面灰棕色,有縱皺,彎曲處常有密集的橫皺紋,皮孔橫長,微突起而色淡。根圓柱形,多扭曲,直徑0.3-1.5cm;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,皺紋明顯,皮較薄,剝落處呈灰黃色。質(zhì)硬,斷面共同白色,纖維性。有特異香氣,味微辛,稍苦、澀。
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;灰白以。①韌皮纖維長條形,平直或稍彎曲,有的一邊波狀,末端稍尖或鈍圓,長180-650μm,直徑16-54μm,壁厚4-18μm,孔溝粗而密,表面可見斜向交錯紋理,有的胞腔具菲薄橫隔。②草酸鈣簇晶直徑11-64μm,棱角大而較鈍;有的含晶細胞數(shù)個相接,簇晶排列成行。③射線細胞切向縱斷面觀呈類圓形或長圓形,切向壁具斜向交錯或不規(guī)則網(wǎng)狀紋理。④導管為網(wǎng)紋和梯紋。此外,有木栓細胞及少數(shù)淀粉粒。
刺五加 鑒別方法
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:取本品2g,加甲醇適量,制成100%(W/V)溶液,作供試品溶液。另取紫丁香甙、異貝殼杉烯酸、β谷甾醇、4-甲醇-水(7:3:1,下層澄清液)展形15cm,噴以10%硫酸深液,105℃恒溫箱中烘4min顯色。供試品溶液色譜中,僅與對照品紫丁香甙、β谷甾醇色譜的相應位置上,顯相同的色斑。
刺五加 栽培技術(shù)
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,耐寒、耐微蔭蔽。宜選向陽、腐殖質(zhì)層深厚、土壤微酸性的砂質(zhì)壤土。種子有胚后熟物性,種胚要經(jīng)過形態(tài)后熟和生理后熟之后才能萌發(fā)。
刺五加 炮制方法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潤透,切薄片,干燥。 飲片性狀:為不規(guī)則形的薄片。切面黃白色,顯纖維性,周邊灰褐色或黑褐色,粗糙,皮較薄,有的剝落,剝落處呈灰黃色。質(zhì)硬。有特異香氣,味微辛,稍苦、澀。 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置通風干燥處,防潮。刺五加 毒性
1.急性毒性: 小鼠用刺五加根醇浸水溶液350g/kg灌胃或刺五加全草注射液腹腔注射,每鼠2g(生藥)均未見異常。當刺五加根醇浸水溶液灌胃劑量增加到500g/kg時,小鼠跳躍不安,10分鐘后轉(zhuǎn)為安靜,1小時恢復正常,表明其毒性很小。刺五加根、莖、葉各部分水提物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14.5g。刺五加甙E對小鼠半數(shù)致死量為4.75g/kg。小鼠皮下注射刺五加總甙的半數(shù)致死量為4.75g/kg。刺五加 貯藏方法
置通風干燥處,防潮。刺五加 臨床應用
<1.本品除去糖衣研細,加甲醇振搖,濾過。取濾液加10%α-萘酚的乙醇溶液1-2滴,搖勻,沿管壁加硫酸1ml,顯紫紅色環(huán);取濾液加3%碳酸鈉溶液與新配制的重氮對硝基苯胺試液1-2滴,即顯紅色。
2.取本品細粉適量,另取制首烏粉0.5g,刺五加浸膏,分別加入甲醇回流,濾過,濾液點于同一層析紙上,用醋酸-鹽酸-水(30:3:10)上行展開,取出,晾干后置紫外燈下觀察:首烏液與供試品溶液在相應位置的斑點顯亮紫色熒光。刺五加浸膏液與供試品溶液在相應位置的斑點顯亮藍色熒光。功能扶正固本,補肝益氣,健腎添精,養(yǎng)血安神。用于肝腎陽虛,腰膝酸軟,肢體麻木,頭發(fā)早白,血虛體弱,失眠多夢,食欲不振等。口服,每次4片,每日3次。
刺五加 注意事項
陰虛火旺者慎服。
刺五加 出處
古代本草未見刺五加的記載,《本經(jīng)》只記載五加皮。《別錄》云:刺五加 治療疾病
安神 補腎 跌打腫痛 風寒濕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