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仙草 來源
為檀香科植物長葉百蕊草或西域百蕊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集,曬干。九仙草 產(chǎn)地分布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荒坡草叢中或疏林下。
2.生于海拔2900-3700m的山坡草叢中及松林下。
3.生于海拔2600-4100m的向陽草坡或疏林下。
4.生于草甸或砂礫坡地。
資源分布:1.分布于東北及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甘肅、江蘇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2.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
3.分布于四川、米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4.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至西南地區(qū)。
九仙草 功效與作用
祛風(fēng)清熱,解痙。治感冒,中暑,小兒肺炎,咳嗽,驚風(fēng)。
①《云南中草藥》:退熱解痙,消炎殺蟲。治小兒肺炎,咳嗽,肝炎,小兒驚風(fēng),血小板減少性紫癜,蟲積,血吸蟲病。
②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解表,清熱。治感冒,中暑,支氣管炎。
九仙草 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;或蒸雞蛋服。
九仙草 性味
辛、微苦、性涼九仙草 歸經(jīng)
肺;肝;脾經(jīng)九仙草 藥物形態(tài)
①長葉百蕊草
多年生草本,高15~50厘米,全株淺黃色。根圓錐形,分叉。莖直立,纖細(xì),叢生,多分枝,枝具棱線。葉互生,線形,長2~5厘米;寬0.2~0.4厘米,先端尖,全緣,老葉3全裂。花綠白色,單生葉腋,多朵排列為帶葉的總狀花序;花梗長約10厘米;苞片3,其中1片呈葉狀,2片特小;花被下部筒狀,上部5裂。小堅果卵狀球形,長約2毫米,表面有縱紋。種子1枚,近球形,淺棕黃色。
生于荒坡草叢中或疏林下。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②西域百蕊草
多年生纖細(xì)草本,高15~20厘米。莖直立,叢生,多分枝,粉綠色,有細(xì)條紋。葉互生,質(zhì)厚,線形,長約3厘米,先端銳尖,全緣,具一中脈。花小,黃白色,單生于葉膿,其下有一葉狀線形苞片。花被5裂,花被裂片先端鈍圓,內(nèi)面有毛;花柱外露,柱頭頭狀。小堅果球形。徑約2.5毫米。花期夏季。
生于山坡草叢中及松林下。分布于云南。
九仙草 相關(guān)論述
1.《云南中草藥》:退熱解痙,消炎殺蟲。
2.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解表,清熱。
九仙草 出處
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九仙草 藥方
1.治小兒肝熱虛燒:九仙草、柴胡。黃芩各三錢,水煎服。
2.治小兒疳積,夜盲:九仙草,研末加糖煮,或蒸雞蛋吃。
3.治腓腸肌痙攣,風(fēng)濕疼痛:九仙草。過山龍各二錢,煎水點酒服。(選方出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
九仙草 治療疾病
蟲積 肺炎 解表 解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