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頭獅子草 來源
為爵床科植物九頭獅子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九頭獅子草 產(chǎn)地分布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林下、路旁、溪邊等陰濕處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長工江流域以南各地。
九頭獅子草 功效與作用
祛風(fēng),清熱,化痰,解毒。治風(fēng)熱咳嗽,小兒驚風(fēng),喉痛,療毒,乳癰。
①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:發(fā)表。
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清火。治咳嗽、氣喘,吐血。
③《貴卅民間方藥集》:治小兒驚風(fēng)。
④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祛風(fēng),清熱,定驚。
⑤《閩南民間草藥》:消腫,解毒,散熱。療疔瘡,乳癰,蛇咬傷,蜈蚣咬傷。
⑥《四川中藥志》:清肺熱,化痰。治風(fēng)熱咳嗽痰多。
九頭獅子草 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1~5錢。外用:搗敷。
九頭獅子草 性味
味辛、微苦、甘、性涼九頭獅子草 藥物形態(tài)
多年生草本。根細(xì)長須狀。莖深綠色,高約30厘米,四棱形,有膨起的節(jié)。葉對生,披針形,全緣,有柄,先端尖。花開于枝梢的葉腋,兩性,多數(shù)聚集成聚傘花序;每一花下有大小2片葉狀苞相托,較花萼大;萼5裂,等大;花冠長2.5厘米許,呈淡紅紫色,下部細(xì)長筒狀,上部分裂為2唇,超出苞外;雄蕊2,花藥2室,花絲被有扁毛,藏于花冠之內(nèi);雌蕊1,子房上位,2室,胚珠多數(shù),花柱白色,柱頭2裂。蒴果,成熟時室裂2瓣片,將種子彈出。種子堅硬,褐色,扁圓。花期夏秋間。
九頭獅子草 性狀鑒別
性狀鑒別 全草長20-50cm,莖方形,深綠色,節(jié)膨大。葉卵狀距圓形,長3-7cm,先端漸尖,基部漸狹,全緣。可見花序或果序。氣微,味苦。
九頭獅子草 栽培技術(shù)
喜溫暖半蔭環(huán)境。宜砂質(zhì)壤土栽培。用種子及分株繁殖。種子繁殖,春季播種,條播,行距1尺,覆土4~5分。分株繁殖,春季發(fā)新苗時,挖取全株,分開栽種,行株距為1×0.5尺。
九頭獅子草 相關(guān)論述
1.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:發(fā)表。
2.《分類草藥性》:清火。治咳嗽、氣喘,吐血。
3.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治小兒驚風(fēng)。
4.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祛風(fēng),清熱,定驚。
5.《閩南民間草藥》:消腫,解毒,散熱。療疔瘡,乳癰,蛇咬傷,蜈蚣咬傷。
6.《四川中藥志》:清肺熱,化痰。治風(fēng)熱咳嗽痰多。
九頭獅子草 藥理作用
抗菌作用 本品煎劑在試管內(nèi)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乙型鏈球菌、白喉?xiàng)U菌、炭疽桿菌、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、綠膿桿菌和傷寒桿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。
九頭獅子草 出處
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九頭獅子草 藥方
1.治肺熱咳嗽:鮮九頭獅子草一兩,加冰糖適量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2.治肺炎:鮮九頭獅子草二至三兩,搗爛絞汁,調(diào)少許食鹽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3.治虛弱咳嗽:辣葉青藥嫩尖七個,蒸五分麥芽糖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4.治小兒驚風(fēng):一·尖驚藥二錢,白風(fēng)藤二錢,金鉤藤二錢,防風(fēng)一錢,朱砂二分,麝香五厘。將朱砂與麝香置于杯中,另將前四味藥熬水,藥水混合朱砂、麝香,三次服完。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二·辣葉青藥五錢,搗絨對淘米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5.治小兒吐奶并泄青:尖驚藥五錢(根葉并用),煎水服。(《貴陽民間草藥》)
6.治男子尿結(jié):尖驚藥、黑竹根、大種鵝兒腸、木通、淮知母各五錢。加酒十二兩蒸,早晚各服二兩,第二次用半斤酒蒸,第三次用六兩酒蒸。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
7.治咽喉腫痛:鮮九頭獅子草二兩,水煎,或搗爛絞汁一至二兩,調(diào)蜜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8.治痔瘡:尖驚藥二兩,槐樹根二兩,折耳根二兩。燉豬大腸頭,吃五次。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
9.治蛇咬傷:鮮九頭獅子草、半支蓮、紫花地丁,三種藥草加鹽鹵搗爛,涂敷于咬傷部位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10.治黑泡疔:九頭獅子草莖葉,搗爛,涂敷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11.治白帶,經(jīng)漏:九頭獅子草四兩,燉豬肉吃。(《常用中草藥配方》)
九頭獅子草 治療疾病
白喉 蟲咬傷 疔瘡 疔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