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層風 來源
藥材基源:為莧科植物漿果莧的全株。九層風 產地分布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100-2200m的山坡林下或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南、西南及臺灣等地。
九層風 功效與作用
祛風除濕;清熱解毒。主風濕痹痛;痢疾;泄瀉
九層風 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9-15g。
九層風 性味
淡、性平九層風 藥物形態
攀援灌木。莖長2-6m,多下垂分枝,幼時有貼生柔毛,后變無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-4cm,無毛;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少數卵狀心形,長4-15cm,寬2-8cm,先端漸尖或尾尖,基部寬楔形、圓形或近截形,常不對稱,兩面疏生長柔毛,后變無毛。總狀花序腋生及頂生,再形成多分枝的圓錐花序;花軸及分枝有貼生柔毛;每花有1苞片及2小苞片,苞片窄三角形;小苞片卵形;花有惡臭:花被片5,淡綠色或帶黃色,果時帶紅色,在花期后反折,先端圓鈍;雄蕊5,花絲基部連合成極短的杯狀,花藥2室;子房上位;柱頭3,果時反折。漿果近球形,紅色,有3條縱溝,下面具宿存花被。種子1-6,扁壓狀腎形,黑色,光亮。花、果期10月至次年3月。
九層風 性狀鑒別
性狀鑒別 枝條細長,圓柱形,有分枝,節部微膨大;幼枝有柔毛,老枝無毛。葉多已皺縮或脫落,完整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枯綠色,長4-15cm,寬2-8cm,全緣。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,或再復合成圓錐花序;花梗短,花小,鮮時綠色或帶黃色,果時帶紅色。漿果近球形,紅色,干后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