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爪龍 來源
蘭科九爪龍Vanda amesiana Reichb.,以全草入藥。九爪龍 產地分布
生態環境:附生于箐邊石巖或滴水巖石上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九爪龍 功效與作用
清熱解毒;祛諷除濕;活血祛瘀。主瘧疾;咽喉腫痛;濕熱淋證;風濕痹痛;勞傷腰痛;月經不調;跌打損傷;骨折
九爪龍 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九爪龍 性味
甘、淡、性平九爪龍 歸經
肝;腎經九爪龍 藥物形態
九爪龍,多年生草本,高20-50cm。根粗而細長,灰白色,肉質。莖匍匐或傾斜生長。葉互生,成2列,基部鞘狀;葉片帶狀披針形,肉質而稍厚,綠色,中脈明顯。夏季于葉腑抽花莖,開紫藍色花,總狀花序生于枝端。蒴果橢圓狀柱形,有縱棱。
九爪龍 相關論述
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味甘、淡、澀,微溫。有活血散瘀、祛風除濕的功能。用于跌打勞傷、風濕痛、腰痛、骨折、外傷出血、月經不調。
九爪龍 出處
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九爪龍 治療疾病
扁桃體炎 膀胱炎 風濕痛 活血祛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