絲茅七 來源
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白莖鴉蔥的根。絲茅七 產地分布
生態環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或灌叢、林下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西南、中南及陜西、寧夏等地。
絲茅七 功效與作用
清熱解毒;涼血散瘀。主風熱感冒;癰腫總人口毒;事實上太皰疹;月經不調;乳少不暢;跌打損傷
絲茅七 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6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;或取莖中白汁涂。
絲茅七 性味
味苦、性涼絲茅七 藥物形態
白莖鴉蔥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(-150)cm。全株含豐富乳汁。生根粗直,長圓錐形;根莖頸部有少數葉柄基殘鞘。莖單生,少數簇生,直立,中空,上部有傘房花序狀分枝,有溝紋,被密蛛絲狀毛,后脫落幾無毛。葉條形成寬條形,有5-7脈,無毛或微被蛛絲狀毛;基生葉叢生,窄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,長15-40cm,寬0.7-2cm,兩端尖銳,基部有鞘狀短柄,全緣,粉綠色,通常5脈,平行;莖生葉互生,無柄,葉形與基生葉同,基部微擴大,抱莖;上部葉漸小。頭狀花序大,2-6個,生于枝端成傘房狀,總苞長筒形,多層,長3-4cm,直徑1-1.2cm;總苞片5層,有蛛絲狀毛或幾無毛,外層三角狀卵形,很少,中、內層較長,披針狀橢圓形成寬線形,邊緣膜質,先端尖銳;花全為舌狀,黃色。瘦果,光滑,長2.5cm,上部狹窄成喙狀,有多數縱肋,縱肋平滑;冠毛污黃色,羽狀,基部連合成杯,整體脫落,有3-5個超長冠毛,剛毛狀。花期7月。
絲茅七 性狀鑒別
性狀鑒別 根長圓形,肉質,長5-10cm,直徑1-1.5cm,鮮時橫切面白色,并有乳汁流出。干后表面褐色或棕黑色,縱橫皺縮不平,有時呈剝裂狀,頂端常有莖葉殘基。氣微,味微甘。
絲茅七 治療疾病
風熱感冒 涼血散瘀 乳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