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漢松葉功效作用
功能
止血。
主治
吐血,咳血。
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。
藥理作用
1、抗病毒作用。
2、自由基清除作用。
臨床應(yīng)用
相關(guān)配伍
治吐血,咯血:(羅漢松葉)30g,加蜜棗2枚。煎服。(《廣東中藥》)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
商品藥材除葉外,有的還具帶葉小枝。枝條粗2-5mm,表面淡黃褐色,粗糙,具似三角形的葉基脫落痕。葉條狀披針形,長7-12cm,寬4-7mm。先端短尖或鈍,上面灰綠色至暗褐色,下面黃綠色至淡棕色。質(zhì)脆,易折斷。氣微,味淡。
植物學(xué)信息
植物種屬
羅漢松科植物羅漢松或短葉羅漢松。
形態(tài)特征
羅漢松:又名長青、羅漢杉、土杉。常綠喬木,高達(dá)20m。樹皮灰色或灰褐色,淺縱裂,成薄片狀脫落;枝開展或斜展,枝葉稠密。葉螺旋狀排列,條狀披針形,微彎,長7-12cm,寬7-10mm,先端漸尖或鈍尖,基部楔形,有短柄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,中脈顯著突起,下面帶白色、淡綠色,中脈微突起。雌雄異株;雄球花穗狀,常3-5(稀7)簇生于極短的總梗上,長3-5cm;雌球花單生葉腋,有梗。種子卵圓球形,徑長1-1.2cm,熟時肉質(zhì)假種皮紫色或紫紅色,有白粉,著生于肥厚肉質(zhì)的種托上,種托紅色或紫紅色,梗長1-1.5cm。花期4-5月,種子8-9月成熟。
短葉羅漢松:又名短青、小羅漢松、小葉羅漢松、短葉土杉。本種與羅漢松的區(qū)別為:小喬木或呈灌木狀,枝條向上斜展。葉短而密生,長2.5-7cm,寬3-7mm,先端鈍或圓。
生長環(huán)境
羅漢松:多栽培于庭園,野生者極少。分布于西南及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短葉羅漢松:原產(chǎn)日本。我國西南及陜西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均有栽培,作庭園樹;北京有盆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