鐮萼蝦脊蘭功效作用
功能
潤肺止咳,活血散結,消腫解毒。
主治
急、慢性支氣管炎,肺癆咳嗽,瘰疬,跌打損傷,痔瘡,毒蛇咬傷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3-9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研末調敷;或磨醋搽。
相關論述
《湖南藥物志》:“解毒消腫,活血散結。用于跌打損傷,瘰疬,痔瘡,脫肛,毒蛇咬傷?!?/p>
臨床應用
相關配伍
1、治痔瘡,脫肛:莖研末,凡士林調敷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2、治毒蛇咬傷:莖3-6g,磨開水服,每日2-3次。并磨童便涂腫處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附注
同屬植物反瓣蝦脊蘭Calanthereflexa(Kuntze)Maxim.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臺灣、西藏等地。與本品功效相同。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
蘭科植物柔毛蝦脊蘭。
形態(tài)特征
假鱗莖長圓柱形,長2厘米,基部粗約1.5厘米,當年生的為葉鞘所包,去年生的被覆許多殘存纖維,具3-4枚鞘和4-5枚葉。葉在花期全部展開,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,通常長12-22厘米,寬達7厘米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收狹為長達13厘米的柄,具5條主脈,兩面無毛或在背面脈上疏生毛?;ㄝ?-2個,從莖上端抽出,略纖細,直立,通常高出葉層外,長23-40厘米,花序之下具1-2枚緊貼花序柄的筒狀鞘和數(shù)枚披針形的苞片狀葉;總狀花序長6-14厘米,疏生少數(shù)至10余朵花;花苞片宿存,草質,披針形,短于或有時等長于花梗和子房,長1.3-2厘米,基部寬3-4毫米,先端長漸尖,背面被短毛;花梗和子房密布短毛,子房稍擴大;花粉紅色,張開;中萼片卵狀披針形,長11-16(-20)毫米,基部上方寬約5毫米,先端急尖并呈尾狀,具5條脈,背面被毛;側萼片斜卵狀披針形,與中萼片等大,先端急尖并呈尾狀,具5條脈,背面被短毛;花瓣線形,短于或等長于萼片,寬1-2(-3)毫米,先端漸尖,具1-3條脈,無毛;唇瓣基部與蕊柱中部以下的蕊柱翅合生,比萼片稍短,3裂;側裂片長圓狀鐮刀形,兩側裂片先端之間相距7-9毫米,與中裂片近等寬,全緣,先端鈍;中裂片菱狀橢圓形至倒卵狀楔形,先端銳尖,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齒或流蘇,基部收狹為爪,無距;蕊柱長約6毫米,無毛;蕊柱翅上端的兩側各具1枚長約0.7毫米的齒突,偶爾在蕊柱翅的一側出現(xiàn)2枚重迭的齒突;齒突近長方形或三角形;蕊喙3裂,側裂片狹鐮刀狀,先端尖;中裂片較短,尖牙齒狀;藥帽狹卵狀心形,長約4毫米,在前端收狹,先端稍鈍;花粉團棒狀,長約2毫米(每一群中,有2個較短而寬的),具明顯的花粉團柄;粘盤線形,長約1毫米?;ㄆ?-8月。
分布區(qū)域
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生長環(huán)境
生于林下或草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