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
散瘀止痛。
主治
跌打損傷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全草3-6g,或根0.3-1g浸酒。
注意事項
脾虛便溏者禁服。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此藥宜單獨使用,不宜與他藥合用。服藥過量則會引起腹瀉。”
藥理作用
溶血作用(溶血指數為200-400)。
相關論述
雷公七相關論述編輯#*《陜西中草藥》:“祛風,敗毒,散瘀,止痛。治跌打損傷,勞傷。”*
臨床應用
相關配伍
1、治癰腫、丹毒、毒蛇咬傷:雷公七鮮品適量,搗爛外敷。(《七秦藥嶺》)
2、治跌打損傷,瘀阻疼痛:雷公七鮮品搗爛外敷;或研末為散,每次0.3-0.6g,白酒加水送服。(《七秦藥嶺》)
附注
1、服藥過量會引起腹瀉、嘔吐。
2、孕婦忌服。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晾干。
保存方法
置通風干燥處,防潮,防蛀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
百合科七筋姑屬七筋姑
形態特征
七筋姑,又名藍果七筋姑。根狀莖較硬,粗約5毫米,有撕裂成纖維狀的殘存鞘葉。葉3-4枚,紙質或厚紙質,橢圓形、倒卵狀矩圓形或倒披針形,長825厘米,寬3-16厘米,無毛或幼時邊緣有柔毛,先端驟尖,基部成鞘狀抱莖或后期伸長成柄狀。花葶密生白色短柔毛,長10-20厘米,果期伸長可達60厘米;總狀花序有花3-12朵,花梗密生柔毛,初期長約1厘米,后來伸長可達7厘米;苞片披針形,長約1厘米,密生柔毛,早落;花白色,少有淡藍色;花被片矩圓形,長7-12毫米,寬3-4毫米,先端鈍圓,外面有微毛,具5-7脈;花藥長1.5-2毫米,花絲長3-5(-7)毫米;子房長約3毫米,花柱連同淺3裂的柱頭長3-5毫米。果實球形至矩圓形,長7-12(-14)毫米,寬7-10毫米,自頂端至中部沿背縫線作蒴果狀開裂,每室有種子6-12顆。種子卵形或梭形,長34.2毫米,寬約2毫米。花期5-6月,果期7-10月。
分布區域
東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生長環境
生于海拔1600-4000m的高山疏林下或陽坡疏林下。分布于東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和西藏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