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
溫腎壯陽,補血生精,調經止血。
主治
腎陽虧損,精血不足,腰膝酸軟,勞瘵,月經不調,宮寒不孕,崩漏帶下。
用法用量
內服:入丸、散,6-15g;鮮品可煮汁熬膏。
注意事項
上焦有痰熱及胃中有火者忌用。
相關論述
1、《本草新編》:“健脾生精,興陽補火?!?/p>
2、《本經逢原》:“補養天真,滋益少火。”
3、《山東藥用動物》:“益腎壯陽,補虛生精。治虛損勞瘵,精血不足,腰腿酸軟,婦女虛寒,崩漏帶下?!?/p>
4、《四川中藥志》1979年版:“溫補下元,固沖調經。用于下元虛憊,沖任不固,崩漏帶下,精血虧虛不育?!?/p>
臨床應用
相關配伍
治虛損勞瘵:鹿胎(去穢,煮爛),熟地八兩(人乳、粉山藥各一兩,拌蒸九次),菟絲子十兩(酒煮),杞子八兩(乳浸),制過首烏十兩(乳浸,日曬夜露九次),金石斛六兩(酒炒),巴戟肉五兩(酒炒),黃芪(酥炙)五兩,人參四兩。黃蒿膏為丸。(《沈氏尊生書)鹿胎丸)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鹿胎有兩種:一種是在母鹿妊娠中,后期剖腹取胎或流產的胎,包括胎盤及羊水在內,總稱“水胎”;另一種是初生胎未經哺乳或死產的鹿仔。前一種價格更高。其加工方法是先將胎用水洗凈,剔除胎毛,然后放入鍋內加水15kg用火焙干;另一種方法是先用酒浸2-3d后,再直接用火烤干。干胎可加工成“鹿胎粉”和“鹿胎膏”入藥。熬制鹿胎膏有的加入其他藥材;也有的不加,只單純用鹿胎熬制。
炮制方法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砍成碎塊,擺放于鐵絲篩上,再置于無煙的爐上烘烤,烤熱后,均勻地涂抹酥油(或麻油)待油滲入鹿胎塊內部后,繼續涂油和烘烤,如此反復操作,呈黃色,質酥脆時,離火,取下,放涼,碾成粉末。
保存方法
貯干燥容器內,密閉,置陰涼干燥處,防蛀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
1、梅花鹿胎:鮮胎呈腎狀或束狀,大小不一。外面毛被粉色或粉紅色較厚的胞衣,有韌性,內含胎鹿及羊水。剝去胎衣,妊娠1個月者,四肢呈乳突狀,頭部能見到眼和嘴的雛形。妊娠4-5個月者,骨骼形成,體表無毛,但已具鹿外形。妊娠6-8個月者或失水鹿胎(包括新生死鹿),頭較大呈卵圓形,嘴尖細小,眼眶較大,眼膜皮凹陷,下唇較長,微露1-2對小白牙(習稱“坐骨生牙”),身軀瘦短,四肢細長,蹄淡黃色至淡棕色,脊背皮毛有白色小花斑點。尾短扁圓,干燥后,質堅硬不易折斷。氣微腥,味微咸。
2、馬鹿胎:與梅花鹿胎相似,唯體形略大,眼眶較小,頸及四肢更長。
動物學信息
動物屬種
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。
形態特征
1、梅花鹿:梅花鹿體長1.5m左右,體重100kg左右??粝孪倜黠@,耳大直立,頸細長。四肢細長,后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蹠腺,主蹄狹小,側蹄小。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,尾短。雄鹿有分叉的角,長全時有4-5叉,眉叉斜向前伸,第二枝與眉叉較遠,主干末端再分兩小枝。梅花鹿冬毛栗棕色,白色斑點不顯。鼻面及頰部毛短,毛尖沙黃色。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線。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。腹毛淡棕,鼠蹊部白色。四肢外側同體色,內側色稍淡。夏毛薄,無絨毛,紅棕色,白斑顯著,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,有黑色的背中線。腹面白色,尾背面黑色,四肢色較體色為淺。
2、馬鹿:體形較大,體長2m,體重超過200kg。肩高約1m,背平直,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。鼻端裸露,耳大呈圓錐形。頸長約占體長1/3,頸下被毛較長。四肢長,兩側蹄較長,能觸及地面。尾短。雄性有角,眉叉向前伸,幾與主干成直角,主干稍向后略向內彎,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,角基有一小圈瘤狀突。冬毛灰褐色。嘴、下頜深棕色,頰棕色,額部棕黑色。耳外黃褐、耳內白色。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,有一黑棕色的背線。四肢外側棕色,內側較淺。臀部有黃赭色斑。夏毛較短,沒有絨毛,呈赤褐色。
分布區域
1、梅花鹿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華南。
2、馬鹿:分布于東北、西北及內蒙古等地。
道地產區
產于東北、西北、內蒙古、河北、江蘇等地。自產自銷。
人工制造
1、生活習性:野生梅花鹿在森林中生活。喜群居,性溫順,善跳躍,感官靈敏。具有季節性垂直遷徙習性,夏季鹿群多到高山地帶活動,冬季多到低山區的河谷或向陽山坡越冬。植物性食性,能采食上百種植物的枝葉、果實、樹皮和雜草。食性廣泛,對酸、甜、苦味的食物均可采食。尤對柞樹的細枝、嫩葉和果實更喜食。鹿角春季脫落并萌發新角。4-8月份為生茸期,到9月初鹿角停止生長,鹿茸皮脫落,僅遺留下分成4個枝杈的裸露骨角質,是配種期毆斗和冬季雪下尋食的工具。
2、養殖技術:梅花鹿為季節性發情的動物。秋季配種,幼鹿2周歲時性成熟。每年9-11月份時,公鹿變得膘肥體壯,頸圍粗,毛色暗,陰囊下垂,性暴好斗,常與其他公鹿爭偶。母鹿在此時期可發情3-4次,每次持續18-36h。鹿的配種方式有幾種:①群公群母式,即將25-30只參配母鹿與3-5只種公鹿組成配種群,直到11月底配種結束再分開。②單公群母式,即將1只優良公鹿與15-20只母鹿組群配種。但要每隔一段時期中間替換種公鹿。③單公單母定時放對式。即每日早、晚,將公鹿撥入母鹿群中與發情母鹿交配,配后即將公鹿撥出。④人工授精,其中包括采精,精液稀釋和輸精幾個步驟??梢猿浞掷脙灹挤N公鹿進行配種。每只發情母鹿要復配2-3次才能保證高受胎率。妊娠期為235d左右。每年5-6月份為產仔期。產前要做好準備工作,并對個別難產母鹿要進行接產,梅花鹿多為每胎1仔,雙仔率僅占5%-15%。初生子鹿要保證吃到初乳才能提高成活率。
3、飼養管理:梅花鹿從野生變為家養,馴化是技術關鍵。馴化工作要從早期發育階段開始,如人工哺乳,幼鹿訓練等。以期發育到成年后更好地接受人工飼養管理,促使鹿茸優質高產和提高后裔的繁殖成活率。梅花鹿以各種糧、豆類及農副產品為精飼料,以農作物莖、葉和多種樹木枝葉及青草為粗飼料。青貯玉米秸更是人工養鹿的重要飼料。還要每天補給適量的食鹽和維生素。為保證營養全面要力求飼料多樣化。公鹿生茸期、母鹿哺乳期和育成期幼鹿要多投給精料。在馴化的基礎上可將公鹿、母鹿和育成鹿分別組成放牧群,引導到牧場上去放,大幅度降低飼養成本和提高生產力。放牧管理主要防止鹿只逃失;收茸期管理主要防止鹿茸傷損;配種管理主要防止公鹿傷亡;產仔期管理主要是對難產鹿接產。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起完整的定時、定量、定點投料給水的飼喂制度和每天清掃圈舍、定期消毒等環境衛生制度,并嚴格執行,防止各種災害給鹿群造成損失。
4、疾病防治:養鹿人員毎天對鹿只活動情況、采食、飲水、排便等進行細致觀察。對發病鹿要提倡早發現,早治療。鹿病基本上可分為疫病和普通病兩類。疫病危害大,主要有結核病,壞死桿菌病,布氏桿菌病和血尿病等,要通過定期接種疫苗進行預防。普通病主要有食毛癥,飼料中毒,寄生蟲病等。主要通過改善飼養管理阻斷病源,并對患病鹿對癥治療來解決。
5、馬鹿養殖要點與梅花鹿大致相似,其體形較大,生存競爭能力強,野生鹿較多,每年配種、產仔和生茸期都要稍早于梅花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