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發汗解表,透疹止癢,利尿消腫。
主治1、風熱感冒:本品辛寒,質輕上浮,有宣肺發汗,疏散風熱之功。
2、麻疹不透:本品辛散,能疏散風熱,解表透疹。
3、風疹瘙癢:本品辛散,具有祛風止癢之功,可用治風邪郁閉肌表,風疹瘙癢。
4、水腫尿少:本品上可開宣肺氣而發汗透邪,下可通調水道而利尿消腫。
用法用量內服:煎服,3-9g。外用:適量,煎湯浸洗。
注意事項表虛自汗者不宜使用。
化學成分本品含紅草素、牡荊素等黃酮類化合物。此外,還含有胡蘿卜素、葉黃素、醋酸鉀、氯化鉀、碘、溴、脂肪酸等物質。
藥理作用浮萍有利尿作用,其有效成分主要為醋酸鉀及氯化鉀。浮萍水浸膏有強心作用,并能收縮血管使血壓上升。此外,尚有解熱及抑菌作用。
相關論述1、《神農本草經》:“主暴熱身癢,下水氣,勝酒,長須發,止消渴。”
2、《本草圖經》:“治時行熱病,亦堪發汗。”
臨床應用
臨床應用1、治風熱感冒,發熱無汗等癥,可與薄荷、蟬蛻、連翹等同用。若風寒感冒,惡寒無汗,亦可與麻黃、香薷、羌活等發散風寒藥同用。
2、治麻疹初起,疹出不暢,常與薄荷、蟬蛻、牛蒡子等同用。
3、治風邪郁閉肌表,風疹瘙癢。偏于風熱者,多與蟬蛻、薄荷、牛蒡子等辛涼類疏風止癢藥同用;偏于風寒者,多與麻黃、防風、荊芥等辛溫類祛風止癢藥同用。
4、治療水腫尿少兼風熱表證者為宜,可單用,或與麻黃、連翹、冬瓜皮等同用。
相關配伍1、浮萍配薄荷、蟬蛻:浮萍質輕上浮,有宣肺發汗,疏散風熱,透疹之功;薄荷善于疏散風熱,透疹。三者伍用,疏散風熱,透疹,宜于風熱感冒,發熱無汗,以及麻疹初起、透發不暢。
2、浮萍配荊芥、防風:三者均能祛風止癢。三者配伍,可用治風疹瘙癢。
3、浮萍配麻黃:二者均能發汗解表,利水消腫。二者配伍,既可用治風寒感冒,又可用治水腫兼有表證者。
鑒別用藥麻黃與浮萍:兩藥皆能宣肺氣、開毛竅、通水道而發汗解表、利水消腫,均可用治外感表證,惡寒、發熱、無汗,以及水腫、小便不利等。但麻黃辛溫,適用于外感風寒、惡寒無汗的風寒表實證。且能宣肺平喘,也常用治肺氣壅遏的咳嗽氣喘證。浮萍辛寒,適用于外感風熱、發熱無汗的風熱表證。且能透疹止癢,又可用于麻疹不透及風疹瘙癢等。
相關藥品小兒羚羊散、金酸萍糖漿。
相關方劑浮萍銀翹湯(《秋溫證治》)、浮萍散(《瘍醫大全》)。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6-9月采收,除去雜質,干燥。
炮制方法篩去灰屑,洗凈,曬干。
保存方法
置通風干燥處。
藥材鑒別
鑒別1、本品粉末黃綠色。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呈波狀彎曲,氣孔不定式。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平直,無氣孔。通氣組織多破碎,由薄壁細胞組成,細胞間隙較大。草酸鈣簇晶較小。草酸鈣針晶成束。
2、取本品粉末1g,加甲醇10ml,超聲處理30分鐘,放置,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浮萍對照藥材1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乙酸乙酯-丁酮-甲酸-水(6:3:1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%三氯化鋁無水乙醇溶液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。
藥材性狀本品為扁平葉狀體,呈卵形或卵圓形,長徑2mm。單個散生或2-5片集生,上表面淡綠色至灰綠色,偏側有1小凹陷邊緣整齊或微卷曲。下表面紫綠色至紫棕色,著生數條須根。體輕,手捻易碎。氣微,味淡。
飲片性狀葉狀體呈卵形、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直徑3-6mm。單個散生或2-5片集生,上表面淡綠至灰綠色,下表面紫綠至紫棕色,邊緣整齊或微卷,上表面兩側有一小凹陷,下表面該處生有數條須根。質輕,易碎。氣微,味淡。以色綠、背紫者為佳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浮萍科紫萍屬植物紫萍。
形態特征葉狀體扁平,闊倒卵形,長5-8mm,寬4-6mm,先端鈍圓,表面綠色,背面紫色,具掌狀脈5-11條,背面中央生5-11條根,根長3-5cm,白綠色,根冠尖,脫落;根基附近的一側囊內形成圓形新芽,萌發后,幼小葉狀體漸從囊內浮出,由一細弱的柄與母體相連。花未見,據記載,肉穗花序有2個雄花和1個雌花。
分布區域廣布于我國南北各地。
道地產區全國各地池沼均有產,以湖北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等省產量大。
生長環境生于池沼,稻田,水塘及靜水的河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