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作用
功能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,疏散風熱。
主治1、瘡癰腫毒,瘰疬痰核:本品苦寒,主入心經,既能清心火,又能消散癰腫,固有“瘡家圣藥”之稱。
2、風熱外感,溫病初起:本品苦能清泄,寒能清熱,入心、肺二經,長于清心火,散上焦風熱。
3、熱淋澀痛:本品苦寒通降,兼有清心利尿之功。
用法用量內服:煎服,6-15g。
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及氣虛膿清者不宜用。
化學成分本品含三萜皂苷,果皮含甾醇、連翹酚、生物堿、皂苷、齊墩果酸、香豆精類,還有豐富的維生素P及少量揮發油。
藥理作用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,抗菌主要成分為連翹酚及揮發油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桿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,對其他致病菌、流感病毒以及鉤端螺旋體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;本品有抗炎、解熱作用。所含齊墩果酸有強心、利尿及降血壓作用;所含維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,防止溶血。其煎劑有鎮吐和抗肝損傷作用。
相關論述1、《神農本草經》:“主寒熱,鼠瘺、瘰疬、癰腫、惡瘡、癭瘤、結熱、蠱毒。”
2、《珍珠囊》:“連翹之用有三:瀉心經客熱,一也;去上焦諸熱,二也,為瘡家圣藥,三也。”
臨床應用
臨床應用1、治瘡癰腫毒,常與金銀花、蒲公英、野菊花等解毒消腫之品同用。若瘡癰紅腫未潰,常與穿山甲,皂角刺配伍,如加減消毒飲(《外科真詮》)。若瘡瘍膿出,紅腫破潰,常與牡丹皮、天花粉同用,如連翹解毒湯(《瘍醫大全》)。
2、治風熱外感或溫病初起,常與金銀花、薄荷、牛蒡子等同用。
3、治濕熱壅滯所致之小便不利或熱淋澀痛,多與車前子、白茅根、竹葉、木通等藥配伍。
相關配伍連翹配浙貝母:連翹善清熱瀉火,散結消腫;浙貝母能清熱化痰,軟堅散結,開郁下氣。二藥相須為用,共奏清熱瀉火化痰、消腫軟堅散結之功。適用于痰火郁結之瘰疬痰核癭瘤,痰熱郁肺之喘咳。
鑒別用藥1、連翹與金銀花:均有清熱解毒作用,既能透熱達表,又能清里熱而解毒。對外感風熱、溫病初起、熱毒瘡瘍等證常相須為用。然區別點是:連翹清心解毒之力強,并善于消癰散結,為瘡家圣藥,亦治瘰疬痰核;而金銀花疏散表熱之效優,且炒炭后善于涼血止痢,用治熱毒血痢。
2、青翹與黃翹:秋季白露前,果實初熟、色尚青綠時采集,習稱青翹;寒露前,果實熟透時采集,習稱黃翹或老翹。入藥以青翹為佳。
3、凈連翹與連翹心:二者均能清熱解毒,消癰散結,主治癰腫瘡毒及溫病初起等證。但凈連翹苦寒輕清上浮,能透散表里之邪熱而解表清熱,兼有消癰散結之功,主治癰腫瘡毒,瘰疬痰核,外感風熱,溫病初起。連翹心則專入心與心包經,以清心火、去心包之熱為主,故用于溫病熱入心包,高熱神昏譫語。
相關藥品健兒清解液、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、復方雙花顆粒、銀翹雙解栓、連翹敗毒丸、雙清口服液。
相關方劑五香連翹湯(《千金方》)、涼膈散(《和劑局方》)、連翹散(《外科精義》)、連翹湯(《傷寒保命集》)。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秋季果實初熟尚帶綠色時采收,除去雜質,蒸熟,曬干,習稱“青翹”。果實熟透時采收,曬干,除去雜質,習稱“老翹”。青翹采得后即蒸熟曬干,曬取籽作“連翹心”用。
炮制方法1、連翹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及果柄,搶水洗凈,曬干。篩去脫落的心及灰屑。
2、朱連翹:取凈連翹用水噴濕置容器內攪拌均勻,將朱砂粉撒勻稍拌,取出晾干。每連翹100kg,用朱砂粉2kg。
3、連翹炭:取凈連翹置鍋內,用武火加熱炒至七八成黑色。取出涼透。
保存方法
貯干燥容器內,置通風干燥處,連翹炭及時散熱,防復燃。
藥材鑒別
鑒別1、本品果皮橫切面:外果皮為1列扁平細胞,外壁及側壁增厚,被角質層。中果皮外側薄壁組織中散有維管束;中果皮內側為多列石細胞,長條形、類圓形或長圓形,壁厚薄不一,多切向鑲嵌狀排列。內果皮為1列薄壁細胞。
2、取本品粉末1g,加石油醚(30-60℃)20ml,密塞,超聲處理15分鐘,濾過,棄去石油醚液,殘渣揮干石油醚,加甲醇20m1,密塞,超聲處理20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連翹對照藥材1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再取連翹苷對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.25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3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三氯甲烷-甲醇(8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05℃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藥材性狀1、果實長卵形至卵形,稍扁,長1-2.5cm,直徑0.5-1.3cm。表面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多數凸起的小斑點,兩面各有1條明顯的縱溝。頂端銳尖,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脫落。
2、青翹多不開裂,表面綠褐色,凸起的灰白色小斑點較少;質硬;種子多數,黃綠色,細長,一側有翅。老翹自頂端開裂或裂成兩瓣,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,內表面多為淺黃棕色,平滑,具縱隔;質脆;種子棕色,多已脫落。氣微香,味苦。
飲片性狀1、連翹:參見“藥材”項。
2、朱連翹:表面掛有微量的細朱砂粉。
3、連翹炭:表面黑色。貯干燥容器內,置通風干燥處,連翹炭及時散熱,防復燃。
植物學信息
植物種屬木犀科連翹屬植物連翹。
形態特征落葉灌木。枝開展或下垂,棕色、棕褐色或淡黃褐色,小枝土黃色或灰褐色,略呈四棱形,疏生皮孔,節間中空,節部具實心髓。葉通常為單葉,或3裂至三出復葉,葉片卵形、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至橢圓形,長2-10cm,寬1.5-5cm,先端銳尖,基部圓形、寬楔形至楔形,葉緣除基部外具銳鋸齒或粗鋸齒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黃綠色,兩面無毛;葉柄長0.8-1.5cm,無毛。花通常單生或2至數朵著生于葉腋,先于葉開放;花梗長5-6mm;花萼綠色,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,長(5-)6-7mm,先端鈍或銳尖,邊緣具睫毛,與花冠管近等長;花冠黃色,裂片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,長1.2-2cm,寬6-10mm;在雌蕊長5-7mm花中,雄蕊長3-5mm,在雄蕊長6-7mm的花中,雌蕊長約3mm。果卵球形、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長1.2-2.5cm,寬0.6-1.2cm,先端喙狀漸尖,表面疏生皮孔;果梗長0.7-1.5cm。花期3-4月,果期7-9月。
分布區域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江蘇、安徽、山東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現有栽培。
道地產區產于東北、華北、長江流域至云南。
生長環境生山坡灌叢、林下或草叢中,或山谷、山溝疏林中,海拔250-2200m。
生長見習喜光,有一定程度的耐陰性;喜溫暖、濕潤氣候,也很耐寒;耐干旱瘠薄,怕澇;不擇土壤,在中性、微酸或堿性土壤均能正常生長。
繁殖方式用種子、壓條、扦插和分株繁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