檳蘇散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:檳蘇散
檳榔 紫蘇 木瓜 香附 陳皮 大腹皮各3克 木香0.9克 羌活1.5克
祛風勝濕,行氣消腫。主風濕流注,腳腫酸痛,麻痹不仁,嘔吐不食。亦治肚門癰(生于大腿肚)、箕門癰(生于股內(nèi)近膝),腫痛寒熱,胸腹脹滿,脈沉無力。
上藥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3片、蔥白3莖,煎至150毫升,空腹時服。
《醫(yī)部全錄》卷一九四:檳蘇散
蒼術(shù)2錢,香附子1錢,紫蘇葉1錢,陳皮1錢,木瓜1錢,檳榔1錢,羌活1錢,牛膝1錢,甘草5分。
上銼。
疏通氣道。主風濕腳氣,腫痛拘攣。
加生姜3片,蔥白3莖,水煎服。
《醫(yī)林繩墨大全》卷五:檳蘇散
檳榔1錢,紫蘇葉1錢,桑白皮1錢,赤茯苓(去皮)1錢,木通(去皮)1錢,炙甘草7分半,紫菀7分半,前胡(去蘆)7分半,百合7分半,杏仁(去皮尖)7分半。
腳氣濕熱腫痛沖心,坐臥不得。
加生姜5片,水2鐘煎,不拘時候溫服。
痛,加木香;腫,加大腹皮;發(fā)熱,加大黃、黃芩。
《醫(yī)方大成》卷五:檳蘇散
檳榔散、檳蘇敗毒散
紫蘇2兩,香附子2兩,陳皮1兩,甘草1兩,檳榔1兩,木瓜1兩。
疏通氣道。主風濕腳痛。
檳榔散(《外科理例》)、檳蘇敗毒散(《吳氏醫(yī)方匯編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