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己茯苓湯處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
導讀中藥方劑“防己茯苓湯”。處方:防己9克 黃耆9克 桂枝9克 茯苓18克 甘草6克。功能主治:益氣健脾,溫陽利水。主治皮水。四肢腫,水氣在皮膚中,四肢肌肉晌動。用法用量:上五味藥,以水1.2升,煮取400毫升,分三次溫服。處方:木防己1錢,花苓1錢,澤瀉1錢,甘草8分,蒼術8分,滑石2錢,酒黃柏8分,豬苓1錢。功能主治:濕熱跗腫。處方:漢防己1兩,赤茯苓2兩,……
防己茯苓湯
《金匱要略》卷中:防己茯苓湯
處方
防己9克 黃耆9克 桂枝9克 茯苓18克 甘草6克
功能主治
益氣健脾,溫陽利水。主治皮水。四肢腫,水氣在皮膚中,四肢肌肉晌動。
用法用量
上五味藥,以水1.2升,煮取400毫升,分三次溫服。
《溫熱經解》:防己茯苓湯
處方
木防己1錢,花苓1錢,澤瀉1錢,甘草8分,蒼術8分,滑石2錢,酒黃柏8分,豬苓1錢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三:防己茯苓湯
處方
漢防己1兩,赤茯苓2兩,桑白皮3兩(銼),桂心1兩半,甘草1兩半,赤芍藥1兩,麻黃1兩(去節)。
用法用量
每服4錢,水1中盞,入生姜半分,大棗2個,煎至6分。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漢·《金匱要略》:防己茯苓湯
組成
防己三錢(9克)、黃芪三錢(9克)、桂枝三錢(9克)、茯苓六錢(18克)、甘草二錢(6克)。
主治
主治皮水,周身浮腫,四肢腫脹,四肢聶動者,舌苔白,脈浮。
臨床應用
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痛風關節炎、類風濕關節炎、下肢深靜脈血栓后遺癥等病癥。
1.痛風關節炎:采用防己茯苓湯加減配合西藥治療痛風關節炎26例,與單純西藥治療26例作對照。以癥狀消失,血尿酸正常,隨訪2個月以上無復發為顯效標準。結果:治療組總有效率100%,列照組92%。(《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》2005年第15期)
2.類風濕關節炎:采用防己茯苓湯治療加味治療類風濕關節炎22例,對照組20例予每周服用甲氨蝶呤,兩組疼痛明顯者均加非甾體消炎藥。以連續2個月以上出現下列6項中的至少5項為顯效標準:①晨僵時間少于15分鐘;②無疲勞感;③無關節痛;④活動時無疼痛或無關節壓痛;⑤無關節或腱鞘腫脹;⑥血沉(魏氏法)女性小于30 mm/h,男性小于20 mm/h。結果:治療組總有效率86%,對照組56%,治廳組優于對照組。(《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》2007年第7期)
3.下肢深靜脈血栓后遺癥:采用防己茯苓湯加味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后遺癥64例,對照組56例予邁之靈口服。療程2個月。以下肢腫脹、疼痛完全消退,肢體平面周長同健側相比周徑2差<2 cm,淺靜脈擴張消失,活動后肢體無腫脹為顯效標準。結果: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.7%,對照組76.8%。(《河北中醫》2012年第3期)
方解
本方為治皮水主方。方中用防己、茯苓利水消腫為主;合以黃芪益氣行水;桂枝通陽化氣,氣化則水濕自利。
現代研究
臨床報道也見于治療坐骨神經痛、慢性心力衰竭、腎病綜合征水腫、特發性水腫、妊娠水腫、急性腎小球腎炎、肝硬化腹水等證屬皮水水腫者
方歌
四肢聶聶動無休,皮水情形以此求,己桂芪三草二錢,茯苓六錢砥中流。
免責聲明
- ?
- 【防己茯苓湯處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】:http://www.fulicp01.com/zy/24122.html。作者: 小編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,請讀者僅做參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、觸犯法律的內容,一經發現,立即刪除,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