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根指相互對立的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、相互依賴,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。陰陽互根,是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,互為根據和條件。陰陽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條件。陰陽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,如天與地、上與下、動與靜、寒與熱、虛與實、散與聚等等,不僅互相排斥,而且互為存在的條件。陽根于陰,陰根于陽,無陽則陰無以生,無陰則陽無以化。陽蘊含于陰之中,陰蘊含于陽之中。陰陽一分為二,又合二為一,對立又統一。故曰:“陰根于陽,陽根于陰”。“陰陽互根……陰以吸陽……陽以煦陰……陽盛之處而一陰已生,陰盛之處而一陽已化”。陰陽互根深刻地揭示了陰陽兩個方面的不可分離性。中醫學用陰陽互根的觀點,闡述人體臟與腑、氣與血、功能與物質等在生理病理上的關系。
陰陽互根是確定事物屬性的依據
分析事物的陰陽屬性,不僅要注意其差異性,而且還要注意其統一性,即相互關聯性,從差異中尋找同一。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,才能運用陰陽來分析說明。如上屬陽,下屬陰,沒有上之屬陽,也就無所謂下之屬陰;沒有下之屬陰,也就無所謂上之屬陽。晝屬陽,夜屬陰,沒有晝之屬陽,就無所謂夜之屬陰;沒有夜之屬陰,也就沒有晝之屬陽。熱屬陽,寒屬陰,沒有熱之屬陽,也就無所謂寒之屬陰;沒有寒之屬陰,也就沒有熱之屬陽。所以說,陽依賴于陰,陰依賴于陽,每一方都以其對立的另一方為自己存在的條件。如果事物不具有相互依存的關聯性,并不是統一體的對立雙方,就無法,分析其陰陽屬性,也就不能用陰陽來說明了。
陰陽互根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
因為陽根于陰,陰根于陽,陰與陽相互依賴,缺少任何一方,則另一方也就不復存在了。所以事物的發展變化,陰陽二者是缺一不可的。如:就個體的生理活動而言,在物質與功能之間、物質與物質之間、功能與功能之間,均存在著陰陽互根的關系。物質屬陰,功能屬陽,物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,功能是生命的主要標志。物質是功能的基礎,功能則是物質的反映。臟腑功能活動健全,就會不斷地促進營養物質的化生,而營養物質的充足,才能保護臟腑活動功能的平衡。平衡是中國古代整體思維形態之一。平衡,又稱中和、中道。平衡思維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事物的均衡性、適度性。平衡思維在中醫學中作為科學形態,用以論述生命運動的規律。無過無不及謂之平衡,過或不及謂之失衡。陰陽消長穩定在一定范圍內,人體以及機體與環境之間,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狀態。如陰陽消長超越了一定的限度(指維持平衡的限度,即條件),則平衡被打破,在自然界則引起災害,在人體則引起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