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罐好處很多,不僅能用來日常養生保健,還能緩解身體疲勞治病防病,是一種綠色健康的養生方式。拔罐看似簡單也是大有講究的,如何確保拔罐安全進行,專家提示要做足以下4點。
一、看診
:拔罐前要先行評估,看患者是否符合拔罐要求。專家介紹了以下評估的內容:①患者病情、既往史、意識、活動能力、有無感覺遲鈍/障礙;
②患者體質及實施拔罐處的皮膚情況;
③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對疼痛的耐受程度。
④如出現以下狀況不宜拔罐: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者;皮膚潰瘍、水腫及大血管處;
⑤孕婦腹部、腰骶部也不宜拔罐。
二、檢查
拔罐前要檢查周圍的環境,應無易燃物品、溫度適宜;根據拔罐部位情況選用大小適宜的火罐,檢查罐口周圍是否光滑,有無缺損裂縫;檢查95%酒精棉球干濕度是否適宜,棉球過干火力不足,過濕時點燃后的酒精滴則變成火星火球,易發生意外。
三、選穴:
不同的疾病所實施拔罐的位置也不同:1、腰痛患者
宜選擇在腎俞、大腸俞、秩邊、環跳、承山、委中等穴位拔罐;
2、頸椎病患者
宜選擇在風池、頸百勞、大椎、肩井等穴位拔罐;
3、膝關節痛患者
宜選擇在血海、梁丘、陰陵泉、陽陵泉、足三里等穴位拔罐。
四、手法
拔罐的手法也有講究。拔罐時動作應做到穩、準、快,即“放罐要穩;定穴要準;動作要快”,因為拔罐時火焰絕不可越過患者和太靠近患者,不然火焰不慎掉落時會燙傷患者,動作不快的話負壓會減少,起不了治療作用。
拔罐時操作者要不斷詢問患者的感受,隨時檢查罐口吸附情況,局部皮膚以紫紅色為度。當患者感覺疼痛、過緊時,應及時起罐。
起罐時要緩,切勿強拉,一手夾持罐體,另一手拇指按壓罐口皮膚,待空氣進入罐內,即可順利起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