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補脾肉豆蔻丸”。別名:大肉豆蔻丸。處方:肉豆蔻1兩(去皮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術3分,石斛1兩(去根),肉桂1兩半(去粗皮),丁香半兩,蓽茇3分,椒紅3分(微炒),訶黎勒2兩(煨,用皮)…
中藥方劑“補脾白豆蔻散”。處方:白豆蔻3分(去皮),干姜半兩(炮裂,銼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…
中藥方劑“補脾白術散”。別名:補脾白術湯。處方:白術半兩,五味子半兩,白芍藥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桂心3分,訶黎勒半兩(煨,用皮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高良姜3分(銼),熟干地黃3分。制法:…
中藥方劑“補脾訶黎勒散”。處方:訶黎勒半兩(煨,用皮),草豆蔻3分(去皮),陳橘皮半兩(湯浸去白瓤,焙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木香半兩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縮砂3分(去皮…
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復發作,遷延不愈,導致肺氣脹滿,不能斂降的一種病證。臨床表現為胸部膨滿,憋悶如塞,喘息上氣,咳嗽痰多,煩躁,心悸,面色晦暗,或唇甲紫紺,脘腹脹滿,肢體浮腫等。嚴重者可出現神…
中藥方劑“沉香大丸”。處方:沉香7.5克(細銼)木香 川楝子肉(炒)茴香(炒)肉桂(去粗皮)附子(炮,去皮、臍)青橘皮(去白)硇砂(研)雄黃(光明者,別研)各15克。制法:上藥為細末,酒煮面糊為丸,每30克…
中藥方劑“參術柴苓湯”。處方:人參1錢,白術1錢,茯苓1錢,陳皮1錢,柴胡7分,升麻7分,山梔(炒)8分,鉤藤鉤1錢,甘草(炒)5分。功能主治:肝經風熱,脾土受克,其證善怒,睡中抽搐,遍身作癢,飲食少思;或瘡…
中藥方劑“參苓白術散加減”。處方:黨參6克,白術6克,茯苓10克,淮山10克,澤瀉6克,苡仁15克,蒼耳子10克,黃芪6克,甘草3克。功能主治:補肺健脾利濕。主肺脾氣虛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,每日1劑,日服2次。
中藥方劑“斷遺湯”。處方:人參30克,山藥15克,芡實15克,麥冬15克,五味子3克。功能主治:益氣養心,健脾固澀。主心脾氣虛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,每日1劑,日服2次。
中藥方劑“鳳髓膏”。處方:人參4兩,山藥4兩,白茯苓(去皮)4兩,胡桃肉4兩,杏仁(去皮尖)4兩,酥油4兩,白沙蜜1斤。制法:將人參3味為細末,次將胡桃、杏仁搗一處,再將油、蜜化開,瓷器內攪勻,竹葉封固,大…
中藥方劑“甘緩湯”。處方:人參(少者用山藥4錢炒黃代之)1錢半,白術1錢半,茯苓1錢半,甘草(炙)1錢半,升麻5分,陳皮7分,苡仁(炒)2錢,芡實(炒)2錢,木瓜1錢,白豆蔻曲(炒,研)1錢,紅棗4枚。功能主治…
中藥方劑“加味黃芩湯”。處方:黃芩4錢,厚樸3錢,吳茱萸4錢,毛蒼術4錢,杭白芍3錢,升麻3錢,車前子4錢(炒),木通3錢,大棗6枚,甘草2錢。功能主治:漏底傷寒。傷寒日久,不能忌口,飲冷食涼,觸動脾胃,致令…
中藥方劑“加苓調脾散”。處方:白術、茯苓、神曲(炒)、白芍(酒炒)、扁豆(去殼,姜汁浸炒)、砂仁(炒)、香附(炒)、厚樸、炙草。功能主治:痘疹,脾氣虛弱,泄瀉。用法用量:加爆姜、大棗,水煎服。 可加人…
中藥方劑“石斛清胃方”。處方:石斛 茯苓 橘皮 枳殼 扁豆 藿香 丹皮 赤芍各等份 甘草減半。制法:上藥為散。功能主治:清胃生津,健脾涼血。治麻疹后期,胃熱津傷,脾氣虛弱,嘔吐,不欲飲食,口干作渴,舌質紅,苔…
中藥方劑“順氣歸脾丸”。處方:陳皮 貝母 香附 烏藥 當歸 白術 茯神 黃耆 酸棗仁 遠志 人參各30克 木香 甘草(炙)各9克。制法:上藥研末,用合歡樹根皮120克煎湯,煮老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:健脾益氣,…
中藥方劑“壽脾煎”。別名:攝營煎((景岳全書》卷五十一)。處方:白術6~9克 當歸6克 山藥6克 炙甘草3克 棗仁4.5克 遠志0.9~1.5克 干姜(炮)6~9克 蓮肉(去心,炒)20粒 人參3~6克急者用30克。功能主治:溫脾…
中藥方劑“醒脾升陷湯”。處方:生箭耆12克 白術12克 桑寄生9克 川續斷9克 萸肉(去凈核)12克 龍骨(煅,搗)12克 牡蠣(煅、搗)1.2克 川萆薢6克 甘草(蜜炙)6克。功能主治:治脾氣虛極下陷,小便不禁。用法用量…
中藥方劑“加參平胃散”。處方:人參1錢,白術(土炒)1錢,蒼術(米泔浸制)7分,厚樸(姜制)7分,陳皮4分,炙草4分。功能主治:孕婦脾氣虛弱,飲食停滯,以致腹脹嘔吐。用法用量:加生姜1片,水煎服。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