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“表邪降火湯”。處方:薄荷、陳皮、蒼術、麻黃(夏、秋不用)、桂枝、杏仁、腹皮、蘇葉、甘草、生姜(引)。功能主治:肺寒發喘,身熱骨酸,畏寒頭痛,脈浮洪。
中藥方劑“表虛六合湯”。處方:四物湯4兩,桂枝7錢,地骨皮7錢。功能主治:妊娠傷寒,中風表虛,自汗,頭痛項強,身熱惡寒,脈浮而弱大者。
中藥方劑“表實六合湯”。處方:四物湯4兩,麻黃5錢,細辛5錢。功能主治:妊娠傷寒,頭痛,身熱無汗,脈浮緊,太陽經病。各家論述:《醫方集解》:此足太陽藥也。凡婦人傷寒,六經治例皆同,有懷妊者,則以安胎為主…
中藥方劑“敗毒散”。處方: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枳殼、羌活、獨活、茯苓、桔梗、人參、甘草、生姜、薄荷。功能主治:散寒祛濕,益氣解表。氣虛,外感風寒濕表證。憎寒壯熱,頭項強痛,肢體酸痛,無汗,鼻塞聲重,咳…
中藥方劑“白術附子湯”。處方:白術6克 附子10克(炮,去皮)甘草3克(炙)生姜4.5克(切)大棗6枚。功能主治:祛風除濕。風濕相搏,身體疼煩,不能自轉側,不嘔不渴,脈浮虛而澀,大便堅,小便自利者。用法用量:…
中藥方劑“薄荷甘桔杏子湯”。處方:薄荷1錢,甘草5分,桔梗1錢5分,杏仁(去皮尖)3錢。功能主治:冬溫初起,咳嗽,微熱微汗,脈浮大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薄荷連翹湯”。處方:金銀花30克 連翹 生地各15克 牛蒡子 知母各9克 鮮竹葉6克 薄荷 綠豆衣各3克。功能主治:疏風祛邪,清熱解毒。主牙齦腫痛,腮腫而熱,口渴舌紅,脈浮數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薄荷連翹方”。處方:金銀花30g,連翹15g,生地15g,牛蒡子9g,知母9g,鮮竹葉6g,薄荷3g,綠豆衣3g。功能主治:祛風清熱。主風熱牙痛。牙齒作痛,牙齦腫脹,不能咀嚼,腮腫而熱,患處得涼則痛減,口渴,…
中藥方劑“補中參附湯”。處方:黃耆6錢,白術6錢,廣皮2錢,升麻2錢,柴胡2錢,泡參2兩,秦歸2錢,炙甘草2錢,肉桂1錢,附片3錢。功能主治:補正。主瘀積日久,正虛邪實,身體羸弱,飲食不思,頭暈目眩,神疲懶言…
中藥方劑“補氣湯”。處方:黃耆90克(去蘆,蜜水炙)人參 甘草(炙)各15克 麥門冬30克(湯浸,去心)苦桔梗(去蘆,炒)30克。制法:上藥哎咀。功能主治:主肺氣虛弱,脈浮而軟,怔忡無力,少氣啟汗,鼻塞,腠理不…
中藥方劑“蔥白定痛湯”。處方:當歸3錢,阿膠3錢(酒化),炙草5分,蔥白3枚。功能主治:孕婦腰痛,脈浮者。用法用量:水煎,去滓,溫服。各家論述:妊娠血虛不能滋榮其胎。蓋胎系于腎,而腰為腎府,故腰痛不止焉。…
中藥方劑“蔥白葛根湯”。別名:蔥白湯。處方:葛根、芍藥、知母、川芎。功能主治:傷寒已發汗,頭疼甚而熱不可解者。小兒頭疼不止,身疼,口渴,發熱,小便赤黃,脈浮數,無汗。用法用量:蔥白湯(《嬰童百問》卷六…
中藥方劑“蔥豉桔梗湯”。處方:鮮蔥白3~5枚 苦桔梗3~4.5克 焦山梔6~9克 淡豆豉9~15克 蘇薄荷3~4.5克 青連翹4.5~6克 生甘草2~2.5克 鮮淡竹葉30片。功能主治:辛涼解表,疏風清熱。主風溫、風熱初起,頭痛身…
中藥方劑“除濕羌活湯”。處方:羌活4.5克 防風 升麻 柴胡各3克 藁本 蒼術(米泔浸)各6克。功能主治:祛風勝濕。主風濕犯表,發熱,一身盡痛,脈浮而緩。用法用量:上銼一劑。加生姜3片,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川芎飲”。處方:川芎 蘇葉 枳殼 桔梗 陳皮 前胡 半夏 茯苓 木香。功能主治:主感冒風邪,胸滿頭疼,咳嗽吐痰,憎寒壯熱,狀似傷寒,脈浮而緩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
中藥方劑“柴胡地骨皮散”。處方:柴胡、地骨皮、知母、甘草、紫蘇、廣皮、干葛。功能主治:氣分感熱勞傷,內熱躁悶,喘咳氣逆,唇焦口渴,小便赤澀,右脈浮數者。
中藥方劑“柴葛解肌湯”。別名:葛根解肌湯(《古今醫鑒》卷三)、柴胡解肌湯(《萬病回春》卷二)。處方:柴胡 干葛 甘草 黃芩 芍藥 羌活 白芷 桔梗 石膏。功能主治:解肌清熱。主感冒風寒,郁而化熱,惡寒發熱,頭…
中藥方劑“柴葛芩連湯”。處方:柴胡 干葛 黃芩 川連。功能主治:主外感中熱腹瀉,熱邪在表,發熱口渴,唇干齒燥,面赤煩躁,小便赤澀,小腹中一泛即瀉,一瀉即止,少頃復痛復瀉,肛門如火,糞色多黃,脈浮大而數者…
中藥方劑“柴葛解肌湯(程氏)”。處方:柴胡6g 葛根6g 黃芩6g 赤芍6g 甘草3g 知母5g 生地9g 丹皮3g 貝母6g。功能主治:外感風熱,里熱亦盛證。不惡寒而口渴,舌苔黃,脈浮數。用法用量:水煎服。心煩加淡竹葉十片(…
入駐
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
入駐熱線:18175151895
請手機掃碼訪問
小程序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
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
請用微信掃碼
公眾號
微信公眾號,收獲商機
微信掃碼關注
頂部